无忧淘文网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读后感范文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读后感范文8篇。

经过无忧淘文网的整理以下为大家提供了关于“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读后感范文”的相关内容,敬请您详细了解此文。读书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生活习惯之一,作品教给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阅读后要把读书的知识点及时归纳成笔记。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读后感范文 篇1

《朝花夕拾》是鲁迅最负盛名的散文集,其收录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比如:“藤野先生”,“衍太太”,“阿长”,“范爱农”等等,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藤野先生,鲁迅的老师。

《藤野先生》回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藤野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敬业。他作为一个老师,做到了尊重学生,认真批改他们的讲义,而且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育方法。

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是有着崇高品质的人,对每个人都严格要求。比如藤野先生指出鲁迅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并细心辅导,帮助改正;中国人祭祀鬼神,担心“我”因此不敢解剖尸体。得到“我”的答复后,他欣喜万分。读后感·从中能看出他担心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学生;藤野先生询问“我”关于中国女人裹脚的事,他想对此进行研究。可见藤野先生多么敬业!多么关心学生的事!

后来,“我”弃医从文后,藤野先生还给鲁迅寄来了自己的讲义,让他不要忘记有他这个老师,鲁迅很是感动。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正直无私,真挚诚恳的工作精神……藤野先生虽是一个生活不太讲究的人,但他敬业,友善,和蔼。鲁迅深深地思念着他。他让鲁迅收益终身,永远铭记在心中。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读后感范文 篇2

上周,我们学习了《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它选自于鲁讯先生的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这篇课文写的是:青年时期的鲁迅先生去日本留学,当他来到东京时,却失望至极,他看到清国留学生生活的污浊,失望以及不满。

当他来到仙台时,他受到了特殊的待遇。这里的学校不收他的学费,还担心他的住宿费。接着,鲁迅遇到了改变他人生的老师藤野先生。在这里,作者和藤野先生之间发生了几件事,这改变了鲁迅学习医学的信心。第一件是先生为“我”添改讲义,这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认真态度。

第二件事是藤野先生为“我”纠正解剖图,而鲁迅只将解剖图中的一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藤野先生就给改正好了,这表现了先生的细心与认真和对学生严格的品质。后来,藤野先生又关心起“我”的解剖实习,表现了他的热情与诚恳。接着,藤野先生又了解女人裹脚的事,这又表现了先生的求实精神.

在鲁迅身上有两件事真正使他改变志向。一件是匿名信事件,另一件是看电影事件。“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是鲁迅先生擅长的反语,表达了自己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受到的极大震动,以及改变志向,弃医从文的决心。从这以后,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作者认为应该从精神上救国民,即使身体再健壮,也改变不了愚昧的思想,只有从精神上唤起国民的觉醒,才能救国。

从这篇文章中,我学到了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学到了人生离不开良师益友。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外国最关心的人。导师藤野先生是鲁迅的老师之一,他让鲁迅非常感激并鼓励他。因为没有忘了藤野,因此鲁迅中年后才会写下《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因为没有忘了藤野,鲁迅才得以有毅力继续不断地写下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章。因此,我认为,我们要不忘恩师。

不忘恩师,是一种美德。居里夫人发现镭时,名声很好。当她回到祖国波兰时,波兰妇女界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欢迎她。会议期间,居里夫人被人团团围住,但她把人分开,兴奋地跑到街角去拥抱和亲吻一位老太太。

这个女人,是居里的小学老师西科斯卡。从此,居里夫人不忘恩师的美德,便成为世界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居里夫人成名后仍然拥抱小学老师的原因是她有不忘老师的美德,这是居里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

在人生的成长中,最重要的人之一有自己的老师,永远不要忘记老师不是他的专利。这种美德应该为我们大家培养。

不忘恩师,不仅是美德,还要落实于行动。张澜中学时是朱德元帅的老师。后来,朱德为国家和人民奋斗了大半辈子,这与张澜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革命胜利后,朱德照顾他的老师。一天,张澜来到北京,朱德在车站迎接他。

而张澜病逝时,朱德便亲自担任治丧委员会主任,真正做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叩之以礼。”俗话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朱德对待他的恩师,正是如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也许,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需要像朱德一样等恩师去世后都要“祭叩之以礼”。

但是我们不应该回去拜访以前教过我们的老师吗?真正不忘恩人的老师,是要落实自己的行动。

不忘师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中国人民用实际行动来弘扬。所以,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点做起,像鲁迅先生一样,不要忘记你的良师益友,振兴中华!

《藤野先生》也同样记录了鲁迅的心路历程,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的转变,表达了鲁迅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鲁迅留学日本之时,是“风雨如磐暗故园”之时,也是鲁迅个人处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时期。“但从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中国人的麻木不仁中,鲁迅才深刻地认识到,学医可以拯救人的身体,却不能拯救人的灵魂。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参加了新文化运动,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一生只出了一本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回忆了从青年时期以来的经历。其中有一篇是《藤野先生》是作者回忆一位日本的老师藤野先生。

笔者主要回忆了仙台和藤野学医的故事。作者为我一个接一个地写了藤野修改后的讲义,描绘了一个善良热情的老教师形象。可是让我感到有些失望的是作者竟然对科学很不严谨,对血管的位置错误不但不接受还认为自己这样画画儿好看。

这点最后学年试验成绩给了他一个警示,“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我对鲁迅一点也不满意。有这么好的老师,我不满足自己的要求!

在我看来,鲁迅辜负了藤野先生的期望和自己的时代。只有刻苦学***得起中国人民纳税的钱,只有名列前茅才能给中国人扬眉吐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作者**中国人身体的理想,实现藤野先生向中国传播新药的愿望。

在作者被嘲笑后,藤野主持了司法工作,赢得了中国学生的尊重。我十分欣赏他正(义)气的作风。

笔者认为,救国需要救心,于是放弃了学医,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让我再一次感到失望的是,藤野很重感情地交给作者一张背面写着“惜别”的照相后,作者却没有把自己的**寄过去(作者当时没有相片),在离开西安之后也没有补寄给他。

如果我是藤野先生,我每天都会去接待室问有没有信。过一段时间,我可能会担心鲁迅的信是否中途丢失,然后我可能会更担心他的安全。因为我从藤野先生之前对他的态度看到,藤野是十分想培养鲁迅的,而且从得知鲁迅弃医从文之后的“叹息”和离别时的表现看,藤野是很惋惜的。鲁迅尽管有他的理由,但是这些不过是借口,既然心存感激,话怎么会无从谈起呢?

完全可以从几句问候,几句感谢谈起。

但是我仍然能够看出鲁迅还是很感激藤野先生,并以藤野先生的警示自己,要为中国革命继续出力。只是我不满意他对上述问题的处理。我想在这一点上,我可以做得比他更好。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读后感范文 篇3

藤野先生是一个其貌不扬有些猥琐的老师,在鲁迅的记忆里,他十分值得敬重。

他的全名叫藤野严九郎,由于我并不了解这几字在日文中的意义,所以略过。开始的时候,鲁迅从几个老生那儿听说,藤野先生曾因为穿衣“模糊”被人错认成扒手,他的形象并不好,当我看到这段文字时,心中不面对他生了些厌恶。或许,藤野严九郎对于初来咋到的鲁迅,他的这种不拘小节,也不是鲁迅所喜爱的,就如“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课堂没戴领结。”

“到了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当中”。读到这里,我不禁感叹:这不拘小节的藤野先生竟能够待在一堆骨头之中,他对解剖学的热情还真是不一般呢。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具体的对话描写,隐含了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注,没想到,在他大大咧咧的外表下,还饱含对学生的关心啊。读到这里,我对他先前的讨厌开始被冲淡了。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藤野先生对少年鲁迅真是关怀倍至啊!他并没有鲁迅来自于当时弱小的中国而歧视他,而是以恩师的方式对待学生。

后来鲁迅因看过许多战争实录,被那一声声刺耳的“万岁”改变了学医救国的主意。“每当夜间疲倦,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是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这段话具体地写出了一个场景:在夜深人静的子时,鲁迅先生正在挥毫泼墨写着那些批判社会黑暗的文字,人已困乏,却在抬头见看见了当年恩师栩栩如生的照片,内心的火被藤野先生点燃,鲁迅带着对恩师的眷恋,继续提笔痛斥世上的一切不平。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读后感范文 篇4

我看了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每一篇都有一些不同的道理要告诉我们,每一篇都有一些不同的精神要传达给我们。我最喜欢看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我已经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这些散文我一看题目就觉得非常有趣。比如百草园在那里,是什么样的,在那里会发生什么事。这些题目使我有兴趣读完整篇散文。而同是选自《朝花夕拾》的这篇《藤野先生》虽然题目并不是很吸引人,但是当你读完这篇文章后,你会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精神与道理。

散文的开头写的是鲁迅先生去日本留学时的场景。日本东京的上野公园,一片一片的樱花林,鲁迅先生把它们比作了几片绯红的轻云。在花下还有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鲁迅先生对他们的描写是:“头顶上盘个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一扭。实在标致极了。”表面上看,鲁迅先生把那些清国留学生写得是多么的美好,其实是鲁迅先生在讽刺当时清国的封建社会,从他描写的盘起的辫子可以看出当时的清国是多么的封建。表明了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嘲讽。而那其中一个词语“标致”虽然是漂亮的意思,但是在鲁迅先生这篇散文中是反语,有讽刺的意思。在鲁迅先生的眼里,那些辫子代表的是封建,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与行为,而鲁迅先生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否则整个国家的文化与素质都会比其他国家落后很多。鲁迅先生并不想自己的国家落后,所以他来到了日本民国。结果在那里也见到了盘辫子的清国风俗,他写下了这几句对 他们的描写。从这句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的句子中,我也再一次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描写手法是多么的高超。用了几个连续的动词,也用了比喻,把对清国盘辫子的习俗写得生动形象。

在后面的第五自然段,鲁迅先生还风趣地运用了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后受到了特殊待遇倒挂在水果店头被尊为“胶菜”的例子来类比自己到了日本仙台留学不收学费,住客店,受到了许多优待。

与藤野先生告别时,藤野先生也十分留念,还给了他一张照片,并希望鲁迅先生也给他一张照片,但后来却没有了机会。在这么4年的相处中,他和藤野先生也有了感情,说以都舍不得。虽然后来把被添改过的讲义丢失了,但鲁迅先生还是想念藤野先生,把他的像贴在墙上,每天都可以看到。

像藤野先生这样的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虽然中日之间有些矛盾,但藤野先生对于 鲁迅先生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是为了所有人着想,为了医学上的成就。所以鲁迅在散文的后部分写道:“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我也是很钦佩藤野先生的,我希望他的精神与行为永远流传。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读后感范文 篇5

“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这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藤野先生,可见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影响之大。fw92.cOM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这是鲁迅与藤野先生的第一次相识,从外貌描写来看藤野先生是个知识渊博且十分和蔼的人。留学期间藤野先生亲手为“我”修改讲义,指出“我”的错误,关心“我”的学业……

和蔼的藤野先生在当时作为一个军国主义的平民,他没有种族歧视,对待工作、知识一丝不苟,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对任何人一视同仁。离别时,藤野先生对“我”很不舍、很赞赏,对人才的欣赏与渴求也表现了出来。

“中国是弱国……”但是当时的社会没有不把中国踩在脚底的,就连中国留学生也嘲笑自己的国家。但藤野先生却一视同仁,将医学知识尽可能都传授于“我”,他不是偏袒“我”而是真心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记得寄信给我,”桌前的一小张照片和那封潦草的信鞭策激励着鲁迅先生,他虽没有将医学运用于生活中,但他也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医救”中国这位病人。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鲁迅先生的笔下藤野先生散发着不可磨灭的教师形象,也令我们深思。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读后感范文 篇6

原本很早就读过《朝花夕拾》,印象不深,可能因为那是在父母和老师的逼迫下看的,并未细读。以鲁迅的作品作为期末论文,重拾起这本书,却生出了许多感悟。在朝花夕拾之间,我随一起,回到他的童年时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过留学在日本的求学过程,一起追忆失去的老友。沿着这条线索,我看到二十世纪初,以鲁迅先生为中心的一个个生活场景,人物的心理历程,读着每一个寓意深远回味无穷的结束句,我的心也随着一起潮起潮落。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狗·猫·鼠》中,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在对这一连串苦乐参半的事件的记叙中,作者还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猫,小小的,带给作者遐想的隐鼠的失踪,只是个象征的意念: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这才是作者仇猫的动机:它在夺人所爱。从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看:嫉恶如仇,不过是对缺乏爱、失落爱、痛惜爱的一个自然反应罢了。

对这个细节下作者又给自己开了个伤心的玩笑:他的仇猫是毫无道理的,虽然猫吃老鼠,但他的隐鼠却不是猫吃的,而是被长妈妈踏死的,那么是否要恨长妈妈呢?在下一节回忆中,长妈妈也确实有些让人生厌,睡觉时占领了全床,满脑子的穷规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这样一位长妈妈,却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别人都不能重视的渴望化成了现实,不懂识文断字的长妈妈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经》买来,送给了“我”。正因为长妈妈这颗未被旧道德泯灭的爱心,使作者记起她,追念她。

在朝花夕拾的回忆中,作者多次写到封建教育的失败和狭隘。

小时候,长妈妈的故事里说:“倘若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千万不可答应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并假想他就是坏人的逻辑。

《二十四孝图》中,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在《五猖会》中,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在《无常》中,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在《父亲的病》中,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在《琐记》中,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在《藤野先生》中,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在《范爱农》中,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其实我们也和鲁迅先生一样,虽然那时的社会和现在无法相比,但那些生存的压力,人性的丑陋,还有我们正在经历的忙碌的追求和鲁迅先生经历的有多少不同呢?其实,当我们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时,当我们被人性的丑陋污浊了双眼时,当我们在忙碌的追求中难以跟上别人的脚步时,不妨停一停,静一静,从记忆中抄出你的童年,或许那在童年中永不凋零的花朵,能够减轻你身心的疲惫。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特意写了这样几个细节:

一是鲁迅向寿镜吾先生请教“怪哉”虫却遭先生怒斥。然后,鲁迅迅速切换了叙述视角——由童年转为成年,对这件事加以评论——“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并特地写了我经此事之后的变化——“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字里行间,不难看出鲁迅对三味书屋这种教育方式的贬斥和不满,认为这种教育不但没有满足孩童的好奇心,更没办法激发他们对未知的向往和追求;

二是孩子们到后园里玩耍被先生叫回。这件事和孩子们趁先生不注意做戏画画儿都可以看做是孩子天性的流露。他们总归是喜爱自然的、活泼好动的、向往美好的,然而这些在课堂上似乎总体会不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寿镜吾先生吟诵时的自我陶醉,孩子们却几乎没有几个感兴趣,纷纷在下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这些细节看似随笔勾勒,却无不渗透着鲁迅对教育的反思和态度,特别是对孩童的教育方式这一问题。这时,我们所感受的就不仅是童年鲁迅的心理感受,而多的是带着成年鲁迅理性思考过滤后的童年心理。

《朝花夕拾》这回忆性散文集是鲁迅避时潜居时所作,鲁迅借助回忆和文字这两种媒介,作为“调节自我与现实关系的一种方式”,从中获取继续前行的力量。确实如此,《朝花夕拾》中所记叙的人物和事件,首先因为蒙上了一种童年视角的面纱,充满了温情和美丽。鲁迅像一头伤痕累累的野兽,正是靠着这些充满温情与美好的人事舔舐着自己的伤口,好让自己重新返回战场,回归激恶扬善的启蒙斗争。同时,鲁迅还借助成年视角对其中不合理的人事表明自己的态度,寄予了鲜明的情感在内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回忆必然使鲁迅先生身心的疲惫减轻了不少。虽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童年对大多数人来讲应该都是很美好的,童年的花是美的,童年的草是香的,童年的小屋是温馨的,童年的玩伴是可爱的,一切都纯真无瑕,不染半点尘埃。

存在于鲁迅先生童年中的长妈妈、寿镜吾、父亲、衍太太等,并不是完美无瑕。长妈妈赠给鲁迅梦寐以求的《山海经》,但也曾害死小鲁迅心爱的小隐鼠;寿镜吾学识渊博,但古板无趣;父亲对鲁迅认真负责,但严厉过度;衍太太温和慈爱,却给小鲁迅看不健康的画,甚至教鲁迅偷妈妈的首饰。但鲁迅先生的童年依然是美好的,因为童年之所以纯真无瑕,不是由于童年的事物真的不染尘埃,而是因为那时的我们都有一双自动过滤丑陋的眼睛。因为年幼的我们纯真无邪,所以存在于童年的事物都仿佛是纯洁无暇的。而当我们逐渐长大,当我们的眼睛蒙上尘埃,视界中的任何事物都仿佛蒙上了灰尘。

时间的齿轮从不会停止转动,没有谁能停住光阴的脚步,我们会慢慢的变老,就像我们父母一样,两鬓斑白,记忆力下降,所以现在我们并没有时间来担忧现在生活的窘迫,也不必为自己的外貌而自卑和烦恼,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像一朵鲜花自由的绽放。所以回忆童年,并不是让你陷入过去。回忆童年,是希望能找回童年时的眼睛,找回童年时的心灵,抛却生存的压力,过滤人性的丑陋,停下忙碌的追求,让身心都回到童年,只余快乐,没有疲惫。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读后感范文 篇7

藤野先生,一个生活简朴,治学严谨,待人热情诚恳,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学者,他就是鲁迅在仙台学医的老师。在他的教导下,鲁迅受益匪浅。从他添改讲义中,看到了他工作认真负责,没有民族偏见;从纠正解剖图中,看到了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从关心解剖实习中,看到了他的热情诚恳;从了解女人裹脚中,看到了他可贵的求实精神!

从这课当中,我们不难知道,鲁迅他所表达的是要想真正的救国,就必须先改变人民的思想!

确实,一个人如果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那根本达不到国家的人才标准。相反的一个人如果勤奋好思,求知欲强,那必定会为祖国的建设增添光彩!

想想自己和身边的恶人,是否也是这样。有强壮的身体,但思想却愚昧无知。为什么我们不努力学习呢?学习能充实自觉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为什么我们要放弃学习的机会,而整天碌碌无为得生活呢?那只会让你的人生显得淡漠平庸;为什么我们把握现在,珍惜眼前呢?有的东西一旦失去就没有了,而失去后才知道珍惜还有什么意思呢?

把握现在,努力学习,你就会感受到世界的精彩,人生的美妙!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读后感范文 篇8

假期中,读完了《我的藤野先生》后,总感到书中的老师如此熟悉,才发现我的老师和书中老师有几分相似。他们对我充满了关爱和期待,但却对我十分严格。可是从一些小事却体现出了浓浓的师爱,让我难以忘怀。

记得有一次,我们学了巴金爷爷写的《给家乡孩子的信》的课文,语文老师吴老师向我们推荐巴金的《家》这一作品。我嗜书如命,总想一品《家》的滋味。吴老师深知我喜欢读书,于是他透露出他藏有《家》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向吴老师借阅,他很爽快的答应了。于是第二天下课时吴老师就把书借给了我,借之前还让我细细地阅读,却没有提什么时候还给她。我特别感谢吴老师无私的借阅,以及他对我的关怀。

虽然现在《家》已经还给了吴老师,但我仍记得当时我看到书时的激动。那本书饱含了吴老师对我的期望啊!可惜的是,我现在已经有点淡忘了《家》的内容,但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吴老师的借书之情。

读了这篇文章,我发现老师都是一样的:他们都一样地爱学生,给学生以博大的爱,却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内心谦逊;在学生失落时给学生以精神的鼓励,在学生快乐时也和学生一起快乐;既用知识丰富了学生的心灵,也用人格照亮了学生的心灵……

老师!多么无私,多么宽容!我的老师们虽然很严厉,对我的要求也很高,但从来没有对我们发过火;虽然也准备了戒尺,但从未打过我们。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牺牲了自己的青春,用心栽培我们,除了父母,谁还会像老师一样无私地关爱和教育我们?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看到为我们鞠躬尽瘁的老师,我们怎能不为之感动呢?作为学生,我们不但要感动,还要学会感恩。我们没有贵重的礼物感谢老师,但我们会好好学习,规范行为,培养良好的品格。当老师看到我们的前途无比光明,祖国的栋梁正茁壮成长时,一定会绽放出欣慰的笑颜!

文章来源://m.fw92.com/f/157238.html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