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淘文网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岁月悠悠,经过一年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有了很多新的的领悟和认识。当自己在岗位又度过了一年的时间后就可以进行一次总结,人们可以通过总结,把零散的经验和收获都记录下来,那么一篇岗位年度工作总结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注:由于反应条件不方便打出,因此在后面括号标出(未标表示没有条件)

第一部分 无机方程式

1、钠与空气常温下反应

4Na+O2==2Na2O

2、钠再空气中加热(过氧化钠为黄色固体)

2Na+O2==Na2O2(加热或点燃)

3、钠与水反应(现象浮、游、熔、响、红)

2Na+2H2O==2NaOH+H2

4、铁与水蒸气反应

3Fe+4H2O(g)==Fe3O4+4H2(加热)

5、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AlO-+3H2

6、氧化钠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7、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Na2O+CO2==Na2CO3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2Na2O2+2H2O==4NaOH+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应用于防毒面具与潜水艇制氧气)

2Na2O2+2CO2==2Na2CO3+O2

10、碳酸钠(俗称:苏打、纯碱)与盐酸反应(注意互滴时的现象)

少量盐酸:Na2CO3+HCl==NaCl+NaHCO3 CO32--+H+==HCO3-

NaHCO3+HCl==NaCl+H2O+CO2 HCO3-+H+==H2O+CO2

过量盐酸:Na2CO3+2HCl==2NaCl+H2O+CO2

CO32-+2H+==H2O+CO2

11、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与盐酸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

HCO3-+H+==H2O+CO2

12、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Na2CO3+H2O+CO2==2NaHCO3

CO32-+H2O+CO2==2HCO3-

13、碳酸钠加热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加热)

14、碳酸氢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

NaHCO3+NaOH==Na2CO3+H2O

HCO3-+OH-==CO32-+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6H+==2Al3++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Al2O3+2NaOH==2NaAlO2+H2O

Al2O3+2OH-==2AlO2-+H2O

17、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用可溶性铝盐和氨水反应)

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Al3++ 3NH3H2O ==Al(OH)3+3NH4+

18、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

Al(OH)3+3HCl==AlCl3+3H2O

Al(OH)3+3H+==Al3++3H2O

19、加热氢氧化铝分解

2Al(OH)3==Al2O3+3H2O(加热)

20、偏铝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NaAlO2+HCl+H2O==NaCl+Al(OH)3

AlO2-+H++H2O==Al(OH)3

21、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少量:2NaAlO2+CO2+3H2O==Na2CO3+2Al(OH)3

2AlO2-+CO2+3H2O==CO32-+2Al(OH)3

二氧化碳过量: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AlO2-+CO2+2H2O==Al(OH)3+HCO3-

22、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

FeO+2HCl==FeCl2+H2O

FeO+2H+==Fe2++H2O

23、氧化铁与盐酸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6H+==2Fe3++3H2O

24、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

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Fe3O4+8H+==Fe2++2Fe3++4H2O

25、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

FeSO4+2NaOH==Fe(OH)2+Na2SO4

Fe2++2OH-==Fe(OH)2

26、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铁(红褐色)

FeCl3+3NaOH==Fe(OH)3+3NaCl

Fe3++3OH-==Fe(OH)3

27、氢氧化亚铁被氧化(现象: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4Fe(OH)2+O2+2H2O==Fe(OH)3

28、Fe3+的检验(生成血红色物质 切记不是沉淀)

Fe3++3SCN-==Fe(SCN)3

29、铁离子与铜反应(常用于腐蚀印刷电路板)

2FeCl3+Cu==2FeCl2+CuCl2

2Fe3++Cu==2Fe2++Cu2+

30、铁离子与锌反应

锌少量:2FeCl3+Zn==2FeCl2+ZnCl2 2Fe3++Zn==2Fe2++Zn2+

锌过量:2FeCl3+3Zn==2Fe+3ZnCl2 2Fe3++3Zn==2Fe+3Zn2+

31、氯化铁溶液里加铁粉

2FeCl3+Fe==3FeCl2

2Fe3++Fe==3Fe2+

32、氢氧化铁加热分解

2Fe(OH)3==Fe2O3+3H2O(加热)

33、用氢氟酸雕刻玻璃

SiO2+4HF==SiF4+2H2O

34、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因此保存氢氧化钠溶液应用橡胶塞)

SiO2+2NaOH==Na2SiO3+2H2O

35、制取硅酸(硅酸钠水溶液成为水玻璃)

Na2SiO3+2HCl==H2SiO3()+2NaCl(沉淀符号可加可不加,以学校为准)

SiO32-+2H+==H2SiO3()

36、水玻璃中通入二氧化碳(可以验证碳酸酸性比硅酸强)

Na2SiO3+H2O+CO2==Na2CO3+H2SiO3()

SiO32-+H2O+CO2==CO32-+H2SiO3()

注意:若二氧化碳过量则生成碳酸氢盐

37、实验室制取氯气

MnO2+4HCl(浓)==MnCl2+Cl2+2H2O(加热)

38、磷与氯气反应

氯气少量:2p+3Cl2==2pCl3

氯气足量:2p+5Cl2==2pCl5

(pCl3为液态,pCl5为固态)

39、氯气与水反应

Cl2+H2O==HClO+HCl

40、氯气光照分解

2HClO==2HCl+O2(光照)

41、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物为84消毒液主要成分)

Cl2+2NaOH==NaClO+NaCl+H2O

Cl2+2OH-==ClO-+Cl--+H2O

42、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漂白粉(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43、漂白粉工作原理

Ca(ClO)2+2HCl==2HClO+CaCl2

ClO-+H+==HClO

44、漂白粉再空气中变质(可证明碳酸酸性强于次氯酸)

Ca(ClO)2+CO2+H2O==CaCO3+2HClO

Ca2++2ClO-+CO2+H2O==CaCO3+2HClO

注意:若二氧化碳过量则生成碳酸氢盐

45、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46、卤素之间的置换反应

Cl2+2Br-==Br2+2Cl-

Cl2+2I-==I2+2Cl-

Br2+2I-==I2+2Br-

47、硫与氧气点燃

S+O2==SO2(点燃)

48、二氧化硫溶于水

SO2+H2O==H2SO3(可逆号)

49、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

SO2+2NaOH==Na2SO3+H2O

SO2+2OH-==SO32-+H2O

50、向亚硫酸钠溶液中继续通入二氧化硫

Na2SO3+SO2+H2O==2NaHSO3

SO32-+SO2+H2O==2HSO3-

51、二氧化硫与氧化钙反应

SO2+CaO==CaSO3(高温)

52、氯水中通入二氧化硫,漂白性消失

Cl2+2H2O+SO2==H2SO4+2HCl

Cl2+2H2O+SO2==4H++SO42-+2Cl-

5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53、工业制硫酸

2SO2+O2==2SO3(可逆号)(催化剂、加热)

SO3+H2O==H2SO4

54、三氧化硫与氧化钙反应

SO3+CaO==CaSO4

55、用熟石灰吸收三氧化硫

SO3+Ca(OH)2==CaSO4+H2O

56、向硫化氢的水溶液(俗称氢硫酸)中通入二氧化硫

2H2S+SO2==3S+2H2O

57、硫化氢与氧气反应

氧气少量:2H2S+O2==2S+2H2O(点燃)

氧气足量:2H2S+3O2==2H2O+2SO2(点燃)

58、硫于氢氧化钠反应

3S+6NaOH==2Na2S+Na2SO3+3H2O

3S+6OH-==2S2-+SO32-+3H2O

59、二氧化硫和过氧化钠反应

SO2+Na2O2==Na2SO4

60、大气固氮(NO是无色无味气体,有毒)

N2+O2==2NO(高温或放电)

61、一氧化氮被氧化(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

2NO+O2==2NO2

62、二氧化氮溶于水

3NO2+H2O==2HNO3+NO

63、一氧化氮与氧气4:3溶于水

4NO+3O2+2H2O==4HNO3

64、二氧化氮与氧气4:1溶于水

4NO2+O2+2H2O==4HNO3

65、工业制氨气

N2+3H2==2NH3(可逆号)(高温高压催化剂)

66、氨气溶于水

NH3+H2O==NH3H2O(可逆号)

67、氨气和氯化氢反应(产生白烟)

NH3+HCl==NH4Cl

68、碳酸氢铵(俗称碳铵)加热分解

NH4HCO3==NH3+H2O+CO2(加热)

69、硝酸铵与氢氧化钠混合加热

NH4NO3+NaOH==NaNO3+H2O+NH3(加热)

70、实验室制取氨气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加热)

71、氨的催化氧化

4NH3+5O2==4NO+6H2O(催化剂、加热)

72、浓硫酸和铜反应

Cu+2H2SO4(浓)==CuSO4+SO2+2H2O(加热)

73、铁与浓硫酸加热

2Fe+6H2SO4(浓)==Fe2(SO4)3+3SO2+6H2O(加热)

74、碳与浓硫酸反应

C+2H2SO4(浓)==CO2+2H2O+SO2(加热)

75、硫于浓硫酸反应

S+2H2SO4(浓)==3SO2+2H2O(加热)

76、硫化氢与浓硫酸反应

H2S+H2SO4(浓)==2H2O+SO2+S(加热)

77、铜与浓硝酸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Cu+4H++2NO3-==Cu2++2NO2+2H2O

78、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8H++2NO3-==3Cu2++2NO+4H2O

79、浓硝酸与碳反应

C+4HNO3==CO2+4NO2+2H2O(加热)

80、硝酸见光分解

4HNO3==4NO2+O2+2H2O(光照或加热)

81实验室制取氯化氢

NaCl+H2SO4(浓)==NaHSO4+HCl(加热)

82、制取水煤气

C+H2O(g)==CO+H2(高温)

83、铝热反应

3Fe3O4+8Al==4Al2O3+9Fe(高温)

84、向氯化亚铁中滴入氯水

2FeCl2+Cl2==2FeCl3

2Fe2++Cl2==Fe3+

第二部分 有机方程式(必修部分)

1、烃燃烧

CxHy+(x+y/4)O2xCO2+y/2H2O(点燃)

2、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光照)

CH3Cl+Cl2CH2Cl2+HCl(光照)

CH2Cl2+Cl2CHCl3+HCl(光照)

CHCl3+Cl2CCl4+HCl(光照)

2、乙烯与溴水加成

CH2=CH2+Br2CH2BrCH2Br

3、乙烯和氢气加成

CH2=CH2+H2CH3CH3(一定条件)

4、乙烯与氯化氢加成

CH2=CH2+HClCH3CH2Cl(一定条件)

5、乙烯和水加成

CH2=CH2+H2OCH3CH2OH(一定条件)

6、乙烯的加举反应

(一定条件)

7、苯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点燃)

8、苯与液溴取代

9、苯的硝化反应

10、苯与氢气加成

11、乙醇燃烧

CH3CH2OH+3O22CO2+3H2O(点燃)

12、乙醇与钠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Na+H2

13、乙醇的催化氧化

2CH3CH2OH+O22CH3CHO+2H2O(Cu或Ag、加热)

14、乙醇与氧化铜反应

CH3CH2OH+CuOCH3CHO+H2O(加热)

15、乙醇的消去反应(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 H2O(浓硫酸、170℃)

16、乙酸与镁反应

2CH3COOH+Mg(CH3COO)2Mg+H2

17、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CH3COOH+ CH3CH2OHCH3COOC2H5+H2O(可逆号)(浓硫酸、加热)

18、蔗糖水解

C12H22O11(蔗糖)+H2O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稀硫酸、加热)

19、麦芽糖水解

C12H22O11(麦芽糖)+H2O2C6H12O6(葡萄糖)(稀硫酸、加热)

20、淀粉水解

(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稀硫酸、加热)

第三部分 电离水解方程式

1、醋酸的电离

CH3COOH==CH3COO-+H+(可逆号)

2、碳酸的电离

H2CO3==H++HCO3-(可逆号)

HCO3-== H++CO32-(可逆号)

3、氢氧化铁的电离

Fe(OH)3==Fe3++3OH-(可逆号)

4、碳酸根水解

CO32-+H2O==HCO3-+OH-

HCO3-+H2O==H2CO3+H2O

5、铁离子的水解

Fe3++3H2O==Fe(OH)3+3H+

6、碳酸根与铁离子双水解

3CO32-+2Fe3++3H2O==2Fe(OH)3+3CO2

7、碳酸氢根与铁离子双水解

3HCO3-+Fe3+==Fe(OH)3+3CO2

8、偏铝酸根与铝离子双水解

Al3++3AlO2-+6H2O==4Al(OH)3

9、水的电离

H2O==H++OH-(可逆号)

第四部分 电化学方程式

1、铜锌原电池(硫酸做电解液)

负极:Zn-2e-==Zn2+

正极:2H++2e-==H2

总反应:Zn+2H+==Zn2++H2

2、铅蓄电池(放电)

负极:pb+SO42--2e-==pbSO4

正极:pbO+4H++SO42-+2e-==pbSO4+2H2O

总反应:pbO2+pb+2H2SO4==2pbSO4+2H2O

3、铅蓄电池(充电)

阴极:pbSO4+2e-==pb+SO42-

阳极:pbSO4+2H2O-2e-==pbO+4H++SO42-

总反应:2pbSO4+2H2O==pbO2+pb+2H2SO4

4、氢氧燃料电池(酸性电解质溶液)

负极:H2-2e-==2H+

正极:O2+4e-+4H+==2H2O

总反应:2H2+O2==2H2O

5、氢氧燃料电池(碱性电解质溶液)

负极:H2-2e-+2OH-==2H2O

正极:O2+4e-+2H2O==4OH-

总反应:2H2+O2==2H2O

6、电解氯化铜溶液

阴极:Cu2++2e-==Cu

阳极:2Cl--2e-==Cl2

总反应:CuCl2== Cu+Cl2(电解)

7、电解氯化钠溶液(氯碱工业、工业制氯气)

阴极:2H++2e-==H2

阳极:2Cl--2e-==Cl2

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电解)

8、电解硫酸亚铁溶液

阴极:Fe2++2e-==Fe

阳极:4OH--4e-==O2+2H2O

总反应:2FeSO4+2H2O==2Fe+O2+2H2SO4(电解)

9、 电解氢氧化钠溶液

阴极:2H++2e-==H2

阳极:4OH--4e-==O2+2H2O

总反应:2H2O==2H2+O2(电解)

10、向铜上镀银(镀件做阴极,镀层金属做阳极,镀层金属盐溶液做电解质溶液)

阴极:Ag++e-==Ag

阳极:Ag-e-==Ag+

11、精炼铜反应(粗铜做阳极,精铜做阴极)

阴极:Cu2++2e-==Cu

阳极:Cu-2e-==Cu2+

12、析氢腐蚀

负极:Fe-2e-==Fe2+

正极:2H++2e-==H2

总反应:Fe+2H+==Fe2++H2

13、吸氧腐蚀

负极:2Fe-4e-==2Fe2+

正极:2H2O+O2+4e-==4OH-

总反应:2Fe+O2+2H2O==2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第五部分 选修三

1、制取银氨溶液

AgNO3+NH3H2O==AgOH+NH4NO3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Ag++ NH3H2O===AgOH+NH4+

AgOH+2NH3H2O==[Ag(NH3)2]2++2H2O+2OH-

2、制取四氨合氢氧化铜

Cu2++2NH3H2O==Cu(OH)2+2NH4+

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fW92.com延展阅读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篇一: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

2

容纳的电子数是2n;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8种元素

元 7第四周期 418种元素 素 7第五周期 5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方)

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BrI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Ⅱ)同主族比较:

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三看”):(1)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个 7周期,3 是短周期, 3是长周期。其中第7 周期也被称为不完全周期。

2、在元素周期表中,ⅠA-ⅦA是主族元素,主族和0族由短周期元素、 长周期元素 共同组成。 ⅠB -ⅦB是副族元素,副族元素完全由长周期元素 构成。 3、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 ,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 减弱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 减弱 。

4、元素的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反映了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的性质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元素的结构,预测 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近的元素性质相似,人们可以借助元素周期表研究合成有特定性质的新物质。例如,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寻找 半导体 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各种优良的 催化剂 和耐高温、耐腐蚀 材料。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键是直接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一定没有离子键)

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A-B型,如,H-Cl。

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同种原子形成,A-A型,如,Cl-Cl。

2.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2)[](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3、分子间作用力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和 溶解性 的重要因素之一。

4、水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是由于水分子中存在一种被称为氢键的分子间作用力。水分子间

的氢键 ,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所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使得水分子间作用力增加,因此水具有较高的 熔沸点。其他一些能形成氢键的分子有 HFH2O NH3 。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专题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

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c(B)?n(B)

= ?tV??t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

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

zC,x+y≠z )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1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

篇二: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

2

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8种元素

元 7第四周期 418种元素 素 7第五周期 5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主族:ⅠA~ⅦA共

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期表左下方)

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BrIAt(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1)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

小。

四、化学键

化学键是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A-B型,如,H-Cl。

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同种原子形成,A-A型,如,Cl-Cl。

2.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2)[](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

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H2(g)。

CO(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

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

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

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篇三: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2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 2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2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3 3、物质的鉴别 ................................................................................................................................... 4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 5 三、化学计量............................................................................................................................................ 5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 7

一、物质的分类 ........................................................................................................................................ 7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 7 三、胶体................................................................................................................................................... 8 四、离子反应.......................................................................................................................................... 1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 16

一、金属的物理通性: ........................................................................................................................... 16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 16 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 17 四、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 18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9

一、分类................................................................................................................................................. 19 二、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 19

(一) 硅及其化合物 ........................................................................................................................... 19 (二) 氯............................................................................................................................................. 20 (三) 硫、氮 ..................................................................................................................................... 21

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 23

一、原子结构.......................................................................................................................................... 23 二、元素周期表 ...................................................................................................................................... 23 三、元素周期律 ...................................................................................................................................... 23 四、化学键 ............................................................................................................................................. 24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 25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 25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 26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 26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 27

一、烃 .................................................................................................................................................... 27 二、烃的衍生物 ...................................................................................................................................... 29 三、基本营养物质................................................................................................................................... 30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 31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31

第二节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 32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 (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 (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3、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② 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 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2+

(4)Mg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5)Al3+ 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7)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8)Fe2+ 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Cl2=2Fe3++2Cl-

(9) Fe 能与 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3溶液,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

3++

沉淀。

(10)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 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 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 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 (5)SO4 能与含Ba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 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2-

(7)S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 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9)HCO3- 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向HCO3-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 MgCO3生成,同时放出 CO2气体。 (10)pO43- 含磷酸根的中性溶液,能与AgNO3反应,生成黄色Ag3pO4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 (11)NO 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n 单位 摩尔 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 约为6.02x1023 微粒与物质的量 公式:n=

NNA

3-2-

2+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质量与物质的量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岁月在不经意中流逝,新一年的篇章即将翻开。这一年岗位的工作表现如何呢?就可以总结一下,我们便能通过年度个人总结来看看自己在一年的成长情况,岗位年终工作总结怎么写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篇一:人教版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

2

容纳的电子数是2n;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8种元素

元 7第四周期 418种元素 素 7第五周期 5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1

方)

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BrI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三看”):(1)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

径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2

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个 7周期,3 是短周期, 4是长周期。

2、在元素周期表中,ⅠA-ⅦA是主族元素,主族和0族由短周期元素、 长周期元素 共同组成。 ⅠB -ⅦB是副族元素,副族元素完全由长周期元素 构成。 3、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 ,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 减弱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 减弱 。

4、元素的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反映了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的性质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元素的结构,预测 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近的元素性质相似,人们可以借助元素周期表研究合成有特定性质的新物质。例如,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寻找 半导体 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各种优良的 催化剂 和耐高温、耐腐蚀 材料。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键是直接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一定没有离子键)

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A-B型,如,H-Cl。

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同种原子形成,A-A型,如,Cl-Cl。

2.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2)[](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3、分子间作用力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和 溶解性 的重要因素之一。

4、水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是由于水分子中存在一种被称为氢键的分子间作用力。水分子间的氢键 ,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所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使得水分子间作用力增加,因此水具有较高的 熔沸点。其他一些能形成氢键的分子有 HFH2O NH3 。

3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专题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c(B)?t

?n(B)V??t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4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

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

yB

zC,x+y≠z )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1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 酸碱中和反应

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 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铵盐和碱的反应

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②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③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C(s)+H2O(g)CO(g)+H2(g)。④ 铵盐溶解等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5

篇二: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律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8种元素

元 7第四周期 418种元素 素 7第五周期 5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BrIAt(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Ⅰ)同周期比较:

(Ⅲ)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四、化学键

化学键是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A-B型,如,H-Cl。 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同种原子形成,A-A型,如,Cl-Cl。

2.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2)[](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

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3)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腐蚀。 2、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

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等)。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c(B)?t

?n(B)V??t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

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

zC,x+y≠z )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

一、烃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烃的分类:

饱和烃→烷烃(如:甲烷)

脂肪烃(链状

)

不饱和烃→烯烃(如:乙烯) 芳香烃(含有苯环)(如:苯)

3、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

篇三: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

2

容纳的电子数是2n;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8种元素

元 7第四周期 418种元素 素 7第五周期 5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 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方)

第ⅦA族卤族元素:F ClBrIAt (F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右上方)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Ⅱ)同主族比较:

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三看”):(1)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个 7周期,3 是短周期, 3是长周期。其中第7 周期也被称为不完全周期。

2、在元素周期表中,ⅠA-ⅦA是主族元素,主族和0族由短周期元素、 长周期元素 共同组成。 ⅠB -ⅦB是副族元素,副族元素完全由长周期元素 构成。 3、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 ,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 减弱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 减弱 。

4、元素的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反映了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的性质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元素的结构,预测 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近的元素性质相似,人们可以借助元素周期表研究合成有特定性质的新物质。例如,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寻找 半导体 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各种优良的 催化剂 和耐高温、耐腐蚀 材料。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键是直接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只有共价键一定没有离子键)

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A-B型,如,H-Cl。

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同种原子形成,A-A型,如,Cl-Cl。

2.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与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的不同点:(1)电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需标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荷;而表示共价键形成的物质的结构不能标电荷。(2)[](方括号):离子键形成的物质中的阴离子需用方括号括起来,而共价键形成的物质中不能用方括号。

3、分子间作用力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和 溶解性 的重要因素之一。

4、水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是由于水分子中存在一种被称为氢键的分子间作用力。水分子间

的氢键 ,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间所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使得水分子间作用力增加,因此水具有较高的 熔沸点。其他一些能形成氢键的分子有 HFH2O NH3 。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专题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

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c(B)?n(B)

= ?tV??t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

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

zC,x+y≠z )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1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


高中化学知识点“一般”与“特殊”超全总结


岁月如流水,在过去的一年里,工作虽然比较劳累,但也收获了很多,在通过一年的岗位工作之后就该写一篇岗位年度工作总结了,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怎么才能把这一篇岗位年度工作总结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知识点“一般”与“特殊”超全总结”,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高中化学知识点一般与特殊超全总结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1. 原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的;但氕的原子核中无中子。

2.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2的一般 是金属原子;但氢、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都不是金属元素。

3. 质子总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微粒一 般是同种微粒;但Ne与HF例外。

4. 离子核外一般都有电子;但氢离子(H+)的核外没有电子。

5. 气体单质一般是由双原子组成的;但稀有气体为单原子,臭氧为三原子组成。

6.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般是单质,是纯 净物;但O2与O3,白磷与红磷它们是混合物。

7.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 反应一般是化合反应;但反应物仅一种参加,却属 于化合反应。如:3O2=2O3,2NO2=N2O4。

8. 原子活泼性强,对应单质性质一般较活 泼;但氮原子活泼,可氮气很稳定。

9. 金属氧化物一般是碱性氧化物;但Mn2O7 是酸性氧化物,Al2O3、ZnO是两性氧化物。

10. 非金属氧化物一般是酸性氧化物;但 CO、NO不是酸性氧化物。

11. 酸酐一般是非金属氧化物;但HMnO4的 酸酐Mn2O7是金属氧化物。

12.酸酐一般是氧化物;但乙酸酐 [(CH3CO)2O]等例外。

13. 溶于水成酸的氧化物一般是酸酐;但 NO2溶于水生成了硝酸,可硝酸的酸酐为N2O5。

14. 一种酸酐对应的酸一般是一种酸;但 p2O5既是偏磷酸(HpO3)的酸酐,又是磷酸 (H3pO4)的酸酐。

15. 无氧酸一般都是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 但氢氰酸(HCN)例外。

16. 酸的元数一般等于酸分子中的氢原子 数;但亚磷酸(H3pO3)不是三元酸而是二元酸,次磷酸(H3pO2)不是三元酸而是一元酸,硼酸 (H3BO3)不是三元酸而是一元酸等。

17. 在某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含氧酸中,该元 素化合价越高,对应酸的氧化性一般越强;但次氯酸(HClO)的氧化性比髙氣酸(HClO4)的氧化性强。

18. 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般是金 属;但非金属石墨有金属光泽也能导电。

19. 饱和溶液升髙温度后一般变成不饱和溶 液;但Ca(OH)2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仍然为饱 和溶液。

20. 混合物的沸点一般有一定范围,而不是 在某一温度;但95.5%的酒精溶液其沸点固定在 78.1℃

21. 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 离子的化合物是酸;但水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 是氢离子,可水既非酸也不是碱。

22. 通常溶液浓度越大,密度一般也越大;但 氨水、乙醇等溶液浓度越大密度反而减小。

23. 蒸发溶剂,一般溶液的质量分数会增大; 但加热盐酸、氨水时,其质量分数却会降低。

24. 加热蒸发盐溶液一般可得到该盐的晶 体;但加热蒸发AlCl3、FeCl3溶液得到的固体主要 为 Al2O3、Fe2O3。

25. 酸式盐溶液一般显酸性;但NaHCO3水解 程度较大,其溶液呈碱性。

26. 强酸一般制弱酸,弱酸一般不能制强酸; 但H2S气体通人CuSO4溶液中,反应为:H2S + CuSO4 =CuS + H2SO4。

27. 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般能 氧化活泼金属;但铁、铝在冷的浓H2SO4或浓 HNO3中钝化。

28. 酸与酸一般不发生反应;但浓H2SO4、 H2SO3能把H2S氧化:H2S+H2SO4(浓)=SO2 +S| +2H2O, 2H2S+H2SO3=3S +3H2O。

29. 碱与碱一般不发生反应;但两性Al(OH)3 能与NaOH反应,氨水能与Cu(OH)2发生反应。

30. 酸性氧化物一般不能与酸发生反应;但 下列反应能发生:SiO2 + 4HF=SiF4 个 +2H2O ,2H2S+SO2=3S+2H2O。

31. 酸与碱一般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但下列例外:3H2S + 2Fe( OH)3 =2FeS +S +6H2O ,3Fe(OH)2 + 10HNO3=3Fe(NO3 )3 + NO 个 + 8H2O。

32.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排在前面的金属 单质一般可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中置换出 来;但Na、K等先与水反应,后与盐反应。

33. 金属与盐溶液一般发生置换反应;但下列例外:2FeCl3 + Fe=3FeCl2 2FeCl3 + Cu =2FeCl2 + CuCl2

34. 金属与碱溶液一般不反应;但AI、Zn均与 NaOH溶液反应。

35. 盐与盐溶液反应一般生成两种新盐;但 两种盐溶液间发生双水解就例外。如硫化钠溶液 中滴加硫酸铝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S3+6H2O=2Al(OH)3 +3H2S

36. 盐与碱反应一般生成新盐和新碱;但下列例外:NaHSO4 + NaOH Na2SO4 + H2O, NaHCO3+NaOH==Na2CO3 + H2O CH3 COONa + NaOH=Na2CO3 + CH4

37. 盐与酸反应一般生成新盐和新酸;但下 列例外:2KMnO4 + 16HCl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38. 第VA、VIA、VIA的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一般呈酸性;但H2O呈中性,NH3的 水溶液呈弱碱性。

39.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周期一般都是从金 属元素开始;但第一周期从非金属氢元素开始。

40. 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一般越 大;但LiAl、MgCa、RaBa等例外。

41.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相对原子 质量一般逐渐增大;但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钾, 碲大于碘等例外。

42. 离子晶体中一般含有金属元素;但 NH4Cl、 NH4NO3等无金属元素。

43. 离子晶体的熔点一般低于原子晶体;但 MgO 熔点(2800℃)髙于 SiO2 熔点(1600℃。

44. 物质中一般有阳离子就必有阴离子;但在金属或合金中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其阴 离子部分由自由电子所代替。

45. 构成分子晶体的分子一般都有共价键; 但稀有气体的分子中没有共价键,是单原子分子。

46. 非金属氧化物在固态时一般为分子晶体;但SiO2为原子晶体。

47. 单质分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但O3是极 性分子。

48.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的化合物一般属 离子化合物;但Al与Cl2化合形成的AlCl3属共价 化合物。

49. 形成稳定的分子需满足8电子(或2电 子)结构;但有些分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却能稳定 存在,如BF3

50. 正四面体分子中的键角一般是10928; 但白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其键角为60。

51. 凡涉及到反应,一般就发生化学反应; 但焰色反应却属于物理变化。

52. 对反应前后体积改变的可逆反应,如 2N2 +3H2=2NH3,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一 定条件下达成化学平衡时,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 加压强能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但 充人惰性气体,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增大,然而平 衡并不发生移动。

二、元素及化合物

1.卤素单质一般不与稀有气体反应,但F2却能与Xe、Kr等稀有气体反应生成对应的氟化物,如 KrF2、XeF2、XeF4、XeF6 等。

2. 常见的卤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一般为:X2 + H2O=HX + HXO 但F2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F2 +2H2O=4HF+O2

3. 卤素与强碱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一般为: X2+2OH-=X- + XO- + H2O;但 F2 与强碱溶 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的HF再与碱反应。

4. Agx有感光性,见光一般分解;但AgF稳 定,见光也不分解。

5. AgX般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但 AgF可溶于水。

6. CaX2 一般可溶于水;但CaF2难溶于水。

7. 卤素在化合物中既可显负价,又可显正 价;但氟元素在化合物中只能显负价。

8. 卤素的无氧酸(氢卤酸)一般是强酸;但氢 氟酸是一种弱酸。

9. 氢齒酸一般不与硅或二氧化硅反应;但氢 氟酸能与硅或二氧化硅反应。

10. 卤素单质与铁反应一般生成FeX3;但I2 单质与铁反应生成物为FeI2。

11. 组成结构相似的物质的熔、沸点一般随 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髙;但NH3、H2O、HF 的熔、沸点反常升髙。

12. 碱金属单质的密度从上到下一般增大; 但钾的密度却反而比钠小。

13. 碱金属与足量氧气反应,一般都能生成 过氧化物或超氧化物;但Li与O2反应时,只能生 成 L i2。

14. 制取活泼金属(如K、Ca、Na等)时,一般 是电解其熔融盐;但铝却是将Al2O3熔化在冰晶石中进行电解。

15. 金属硫化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 -2价;但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16. 碳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一般呈+2、+4 价;但硅却只有+4价。

17. pO43-离子的鉴定,一般可用试剂AgNO3 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再加稀HNO3溶液沉淀消失的方法进行;但磷酸中的pO43-离子不能用上述方法鉴定。

18. 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碲却能 导电。

19. 金属在常温下一般为固体;但Hg却是液体。

20. 非金属单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但溴为液态。

21. 非金属单质与强碱溶液反应一般不生成 氢气;但硅却不然。

22. 钡盐(如BaCO3、BaCl2等)一般都是极毒 的;但BaSO4却无毒,因其不溶于水也不溶于胃酸 而作钡餐。

23. 铜盐溶液一般为蓝色;但氣化铜浓溶液 常为绿色。

24. 酸式盐一般可溶于水;但磷酸一氢盐除 钾、钠、铵盐外,几乎都不溶于水。

25. 氢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 1价;但在金 属氢化物中显-1价,如NaH、CaH2。

三、有机化学

1. 有机物一般含有碳、氢元素;但CCl4组成 中不含氢。

2. 有机物一般易燃;但四氯化碳、聚四氟乙 烯却不能燃烧。

3. 卤代烃水解得到的有机产物一般是醇类; 但氣苯水解得到苯酚。

4. 卤代烃一般为液态,不溶于水;但一元氣 代烷通常为气体。

5. 醇类催化氧化一般生成醛(或酮),继续氧化生成酸;但R3COH不能催化氧化成醛或酸。

6. 能称某酸的化合物一般是酸类;但苯酚 俗称石炭酸,并不属于酸类,而是酚类。

7. 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 团的物质一般是同系物,但苯甲醇与苯酚、乙烯与 环丙烷等均相差一并不是同系物。

8.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般是醛类;但葡萄糖、甲酸和甲酸某酯等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9.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分子中一般含 有醛基;但果糖分子中不含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

10. 酸与醇间的反应一般属酯化反应;但乙 醇与氢溴酸混合加热生成溴乙烷不是酯化反应。

11. 酯化反应一般发生在酸与醇之间;但纤 维素与浓HNO3也能发生酯化反应。

12. 酯一般通过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原理制 得;但乙酸苯酯是由乙酸酐(CH3CO)2O或乙酰氣 CH3COC1与苯酚发生取代反应而得到。

13. 有机物中的油一般是指由髙级脂肪酸与 甘油所生成的酯;但汽油、柴油、煤油等是各种烷 烃、环烷烃、芳香烃等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14. 蜡的主要成分一般是指髙级脂肪酸与髙 级脂肪醇所形成的酯;但石蜡是高级烷烃(含 C20 ~ C30)的混合物。

15. 同分异构体一般能用同一化学式表示; 但表示的并不都是同分异构体,如淀 粉与纤维素。

16. 丝和毛一般是指蚕丝和动物的毛发,其 成分都是蛋白质;但人造丝的成分是纤维素,人造 毛则是合成纤维(聚丙烯腈)。

17. 玻璃一般是指硅酸盐;但有机玻璃成分 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四、化学实验

1. 精密测量仪器刻度一般不是在上(如滴定 管)就是在下(如量筒);但温度计的刻度在中间偏下。

2. 启普发生器适宜于块状固体、液体、不加 热制取气体(如H2、H2S、CO2等);但制C2H2不能 用启普发生器。

3. 制取Cl2、HCl、NO等气体时,一般采用固 固、固一液、液一液发生装置制取;但制溴和硝 酸时,应采用曲颈甑。

4. 固体的切割一般应放在桌面上进行;但白 磷的切割要在水中进行。

5. 试剂瓶中药品取出后,一般不允许放回试 剂瓶;但取用剩余的钾、钠、白磷等应放回原瓶。

6. 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废液及废物均应放人指定的废液缸或集中处理;但实验中不小心 洒落的汞尽可能收集起来或撒上硫粉,消除其毒性。

7.胶头滴管一般不能伸入试管中接触试管 或有关容器内壁;但制Fe(0H)2白色沉淀时, 滴管伸入试管内。

8. 用水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时,应将导管靠 近液面或接一倒扣漏斗,难溶气态物质的吸收,可把将导管插人水中;但在制乙酸乙酯时,导管在 靠近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而不能插人其中。

7. 在电化腐蚀时,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先 腐蚀;但铝铁合金,因铝表面有氧化膜的保护作用 而铁先腐蚀。

8. 中性干燥剂一般都可以用来干燥酸性、 碱性、中性等各种气体;但干燥氨气不能选用无水 CaCl2。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篇一:高中化学《非金属知识点总结》

化学:人教版必修一《非金属知识点总结》教案

一、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1、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

2、氯气的性质

二、硅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第 1 页 共 6 页

高温

①Si的还原性大于C,但C却能在高温下还原出Si。2C+SiO2=====Si+2CO↑; ②Si能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H2,而其他非金属单质无此性质; ③非金属单质一般为非导体,但Si为半导体,石墨为良导体; ④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分子晶体,但SiO2晶体为原子晶体。

1、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比较

2、硅以及硅的化合物的用途

第 2 页 共 6 页

(

) C.氢氟酸 D.盐酸

三、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1、二氧化硫的性质

2、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性质

第 3 页 共 6 页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A。把A溶于水得溶液B。向B中滴加溴水,溴水褪色,B变成C。在C里加Na2S产生气体D。把D通入B溶液得浅黄色沉淀E。按A、B、C、D、E顺序排列的是( ) A.SO2,H2SO4,H2SO3,H2S,S B.SO2,H2SO3,H2SO4,H2

S,S

C.SO2,H2SO3,H2SO4,SO3,Na2S2O3 D.SO3,H2SO4,H2SO3,SO2,Na2S2O3

四、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第 4 页 共 6 页

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 O2(标准状况)

-+

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60mL B.45mL C.30mL D.15m

漂白剂

1.强氧化剂型

这类漂白剂主要包括次氯酸、Na2O2、H2O2、HNO3、臭氧等强氧化剂。这类漂白剂的漂白原理就是利用其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适用于漂白纺织品。但要注意不能漂白还原性物质,还要注意有关酸或碱对漂白的物质有无腐蚀性。 2

.加合反应型

这里主要指的是SO2,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跟有色物质结合,即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作用化学上称之为“加合反应”,常用SO2漂白纸张、编织品等。这种漂白方法的缺点,一是污染环境,二是效果不持久。

3.吸附作用型

把一块木炭放入盛有品红的烧杯中振荡,会发现溶液的红色变浅,甚至完全消失,这是品红分子被吸附在木炭上的缘故。吸附作用是一种物理过程。将木炭加工制成活性炭,吸附能力会更强,用于漂白效果极佳,制糖工业中就是用活性炭作脱色剂的,除了吸附色素外,活性炭也可以吸附一些有毒气体或微粒。 【例8】 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有什么现象?

【解析】 因为SO2的漂白性是有选择的,SO2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在此只表现酸性。 【答案】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点拔】 如果认为SO2能使所有有色物质褪色,就会认为SO2能使石蕊试液褪色。

【例9】 如图所示是一套检验气体性质的实验装置,向装置中缓慢通入气体X,若关闭活塞,则品红溶液无变化,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则品红溶液褪色。据此判断气体X和洗气瓶内溶液Y

可能是( )

第 5 页 共 6 页

篇二:高中化学必修一非金属知识点总结

2Na+Cl2 ===(点燃) 2NaCl 2Fe+3Cl2===(点燃) 2FeCl3

Cu+Cl2===(点燃) CuCl2

Cl2+H2 ===(点燃) 2HCl 现象: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Cl2的用途:

① 自来水杀菌消毒Cl2+H2O == HCl+HClO 2HClO ===(光照) 2HCl+O2 ↑

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 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2NaOH=NaCl+NaClO+H2O ,其有效成分NaClO比HClO稳定多,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有效氯35%)和漂粉精(充分反应有效氯70%) 2Cl2+

2Ca(OH)2=CaCl2+Ca(ClO)2+2H2O

③与有机物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

④用于提纯Si、Ge、Ti等半导体和钛

⑤有机化工:合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农药、染料和药品

八、氯离子的检验

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HCl+AgNO3 == AgCl ↓+HNO3

NaCl+AgNO3 == AgCl ↓+NaNO3

Na2CO3+2AgNO3 ==Ag2CO3 ↓+2NaNO3

Ag2CO3+2HNO3 == 2AgNO3+CO2 ↑+H2O

Cl-+Ag+ == AgCl ↓

九、二氧化硫

制法(形成):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粉末)

S+O2 ===(点燃) SO2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容易液化,易溶于水(1:40体积比)

化学性质:有毒,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形成的溶液酸性,有漂白作用,遇

热会变回原来颜色。这是因为H2SO3不稳定,会分解回水和SO2

SO2+H2O = H2SO3 因此这个化合和分解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往正反应方向发生,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作可逆反应,用可逆箭头符号连接。

十、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在自然界形成条件为高温或放电:N2+O2 ===(高温或放电) 2NO,

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在常温下遇氧气即化合生成二氧化氮: 2NO+O2 == 2NO2 一氧化氮的介绍:无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污染物,少量NO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 二氧化氮的介绍:红棕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3 NO2+H2O == 2HNO3+NO 这是工业制硝酸的方法。

十一、大气污染

SO2 、N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防治措施:

①从燃料燃烧入手。

②从立法管理入手。

③从能源利用和开发入手。

③ 从废气回收利用,化害为利入手。

(2SO2+O2 = 2SO3 SO3+H2O= H2SO4)

十二、硫酸

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不挥发,沸点高,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氧化性。是强氧化剂。

C12H22O11 ===(浓H2SO4) 12C+11H2O放热

2 H2SO4 (浓)+C=== CO2 ↑+2H2O+SO2 ↑

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2 H2SO4 (浓)+Cu ===CuSO4+2H2O+SO2 ↑

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 ,使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与某些盐反应,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碱中和

十三、硝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易挥发,沸点较低,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

但不放出氢气。

4HNO3(浓)+Cu == Cu(NO3)2+2NO2 ↑+4H2O

8HNO3(稀)+3Cu 3Cu(NO3)2+2NO ↑+4H2O

反应条件不同,硝酸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不同,可以有以下产物:

NO2,HNO2,NO,N2O,N2, NH3△硫酸和硝酸: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钝化某些

金属(如铁和铝)使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保护膜,隔绝内层金属与酸,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因此,铁铝容器可以盛装冷的浓硫酸和浓硝酸。硝酸和硫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硫酸还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

十四、氨气及铵盐

氨气的性质:无色气体,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且快)1:700体积比。

溶于水发生以下反应使水溶液呈碱性:

NH3+H2O ==NH3*H2O ==NH4++OH-可作红色喷泉实验。、

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会分解,受热更不稳定:

NH3*H2O===(△) NH3 ↑+H2O

浓氨水易挥发除氨气,有刺激难闻的气味。

氨气能跟酸反应生成铵盐:NH3+HCl == NH4Cl (晶体)

氨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都离不开它。氨气容易液化为液氨,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还可以用作制冷剂。

铵盐的性质:易溶于水(很多化肥都是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NH4Cl=== NH3 ↑+HCl ↑

NH4HCO3 l=== NH3 ↑+H2O ↑+CO2 ↑

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干燥铵盐与和碱固体混合加热)

NH4NO3+NaOHl=== Na NO3+H2O+NH3 ↑

2NH4Cl+Ca(OH)2 l=== CaCl2+2H2O+2NH3 ↑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是否收集满。

篇三:高中化学必修一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常见物理性质: 1、颜色: A、红色世界

(1)基态:Fe2O3 (红棕色)、Fe (OH)3(红褐色)、[Fe (SCN)]2+ (血红色)、Cu (紫红色)、Cu2O(砖红色)、NO2(红棕色)、p(红磷、暗红色)、Br2 (深红棕色)、红色石蕊试纸、 品红溶液。在空气中久置的苯酚(红色)(2) 化学变化:

①紫色石蕊在酸性溶液(pH<5.0)中变红;

②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性气体(CO2、SO2、H2S、HCl)变红;③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呈浅红色(8.2<pH<10.0)或红色(pH>10);④甲基橙在酸性溶液(pH<3.1)中呈红色;

⑤已经被二氧化硫褪色的品红溶液在加热时会出现红色。B、橙色世界:

(1)基态:浓溴水 、甲基橙试剂、Br2 (CCl4)呈橙红色。C、黄色世界:

(1)基态:工业盐酸(含有Fe3+)、Au 、S(淡黄色)、Na2O2 (淡黄色)、AgBr(淡黄色)、AgI、Ag3pO4、碘水(黄色)、三硝基甲苯(黄色)、蛋白质加浓硝酸 (2)激发态:钠元素焰色呈黄色

(3)化学变化:久置的浓硝酸因溶有自身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而变黄D、绿色世界

(1)基态:F2 (浅黄绿色)、Cl2 (黄绿色)、Cu 2(OH)2CO3 (绿色)、 CuCl2(浓溶液呈绿色)、 FeSO4 (浅绿色)

(2)化学变化:Fe (OH)2 (白色)——灰绿色——Fe (OH)3(红褐色)E、青(黑) 世界:Fe FeO Fe3O4 FeS CuS Ag2S MnO2 石墨(灰黑)F、蓝色世界

(1)基态:CuSO4(溶液)、CuSO4 ·5H2O (晶体)、液氧、臭氧(2)化学变化:

①紫色石蕊在碱性溶液(pH>8)中变蓝;②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气体变蓝;③无水CuSO4 (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④H2、H2S、 CH4、C2H5OH 燃烧火焰呈淡蓝色,CO燃烧火焰呈蓝色;⑤S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呈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⑥淀粉遇 I2 (aq)变蓝;

⑦Cl2、Br2、NO2、O3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G、紫色世界

(1)基态:KMnO4 (H+)、紫色石蕊、碘单质呈紫黑色;(2)激发态:钾元素的焰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3)化学变化:①I2 升华生紫烟;②NH4I受热生紫烟;

③紫色石蕊在(5.0<pH<8.0)溶液中呈紫色。H、白色世界

(1)基态:Hg、铝粉、大多数块状金属、pbSO4、BaSO4、AgCl、BaCO3、Ba3(pO4)2、BaSO3、CaCO3、 Fe (OH)2(不稳定)、 Mg (OH)2、 Al (OH)3等。(2)化学变化:

①H2在Cl2中燃烧呈现苍白色火焰;②NH3遇 HCl产生白烟;

③Mg、Al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④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白色烟雾;⑤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 2、状态:

白磷(固态),三氧化硫(固态),纯硫酸(液体)。 3、气味:

刺激性气味:HX Cl2 NH3 NO2 乙醛 甲醛臭鸡蛋气味:H2S

特殊臭味:O3 电石生产的乙炔(含pH3、H2S)特殊气味:C6H6 苯酚苦杏仁味:硝基苯香味: 酯类化合物 4、毒性:

第ⅦA族:F2 Cl2 HF第ⅥA族:H2S SO2

第ⅤA族:NO NO2 NaNO2 白磷 第ⅣA族:CO

有机物:苯 硝基苯 甲醇 苯酚 二、本章知识结构梳理 (一) 硅及其化合物

5、升华:I2 萘

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性质比较

①存在和形态:自然界中无游离态,主要以硅酸盐和二氧化硅形式存在。 ②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 ③导电性:半导体材料,介于导体和半导体之间。

硅酸盐材料:水泥、玻璃、陶瓷、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等

硅酸盐组成的表示:

例如,Na2SiO3?Na2O〃SiO2

Al2Si2O5(OH)4?Al2O3·2SiO2·2H2O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优缺点:抗腐蚀、耐高温,质脆、经不起冲击。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性:强度高,耐高温;

①具有电学特性:绝缘体、半导体、导体等;

②具有光学特性:发光、透光(可见光、红外光、射线); ③具有生物功能。 (二)、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及其化合物

1、1体积的水溶解2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

其中次氯酸HClO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即制备(原料、原理、反应发生装置)、净化(除杂、干燥)、收集(收集方法、验满)、尾气处理会画装置

制得的气体含有盐酸和水,因此分别通过饱和食盐水、浓硫酸(氯化钙)等进行除杂。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尾气用氢氧化钠吸收。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氯气的尾气处理

Cl2+2NaOH=NaCl+NaClO+H2O 漂白液的有效成分:NaClO

3、次氯酸、次氯酸钙等有多方面的性质,经常用到以下几方面性质:

(1)HClO是一种弱酸,H2CO3>HClO 通过下列反应可比较得出酸性强弱Ca(ClO)2+CO2+H2O=CaCO3↓+2HClO

(2)ClO-是一种弱酸的酸根离子,能发生水解反应:ClO-+H2O液显碱性。

(3)HClO和ClO-都具有强氧化性,无论酸性、碱性条件下都可以跟亚铁盐、碘化物、硫化物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4)HClO见光易分解:2HClO

4、卤族元素及其单质的性质变化规律

2HCl+O2↑

HClO+OH-,所以次氯酸钙溶

(2).卤族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1。相似性:


方程教学反思


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新的一年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了,看自己在岗位这份工作有多少成长,通过写一篇年度个人总结来总结出自己这一年的成长与收获,怎么才能写好一篇岗位的年度工作总结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方程教学反思》,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方程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解方程教学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按理说,只要稍加类推,学生应该能掌握方程的解法。但接下来的练习大大出人意料,除了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能按照要求完成外,大部分几乎不会做,甚至动不了笔。问题出在哪里?经过认真反思总结如下:

一是从天平过渡到方程,类推的过程学生理解不透,天平两端同时减去 3 个方块,就相当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 3 ,这个过程写下来时,要强调左右两边原来状态保持不变,要原样写下来,如果这样的话就不会造成有的学生不会格式;

二是对为什么要减去 3 讨论不够,虽然有学生回答上来了,我应该能觉察出学生理解有困难,课件和天平能让学生懂得方程两边要同时减去相同的数,至于为什么这里要减去 3 却还似懂非懂,如果当时举例说明也许很有效果,比如: x-3=6 ,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通过对比讨论,就会发现我们要求出一个 x 是多少,就要根据方程的具体情况,若比 x 多余的就要减去,不足 x 的就要补足,这样效果肯定好些。

篇二:方程教学反思

教学《解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我一开始就有些担心学生不容易学好。因为方程的思维方式和原来的解决问题思考方式完全不同,而学生已经习惯了原来的思考模式,恐怕很难接受新的方法,即使这种方法的思维含量更少,完全不用拐弯抹角地思考,不用逆向思维。学生对于新的东西,总是因为不熟悉而否定它的简便好用,因为对他们来说用起来不熟练就是不方便的。其次是解方程、验算、用方程解决问题等都需要固定的格式,学生要花时间适应这种格式记住这种格式,并熟练地应用也是一大难点。

接着教学怎么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我让学生自己来求x 等于多少,学生都能解决。书上介绍的方法是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但是学生的方法都是根据加法算式中各数的关系来求的。即使有些学生说不清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我也能看得出来是用这种方法。我肯定了学生的方法,再从天平的原理出发介绍了书上的方法,然后问学生:你们喜欢哪种方法?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肯定了自己的方法。因此,我说,那我们就用自己用得好的方法来求方程中的未知数,。同时, 介绍了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认识了概念后,要及时加以巩固。我出了两道题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二是让学生来解方程。学生很快能算出来,我告诉学生解方程的写法跟我们以前的计算写法不同,它有特定的格式,我一边讲解格式一边板书。要求学生读一读解方程的过程,看是否理解,再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出过程。然后重新做了一道加以巩固。接下来的难点是验算。我先讲解怎么验算,再请学生来说验算过程,然后把验算过程也按照特定格式写下来。

学生作业反馈时,有几个问题:一、用方程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很多都用老方法;二、解方程的格式写法容易出错;三、方程的解的验算过程不是很理解,经常出错。

作业讲评时我们一起纠正了错误,概括了错误类型,要求学生避免这些错误,然而一些学生依然在重复原来的错误。这是数学教学中常有的现象,有些题目第一次用了错误的方法,往往纠正很多次还是习惯用错误的方法。

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也有几点想法:

一、用方程来表示数量关系学生出现困难,是通过我的帮助列出方程,我并没有及时让学生巩固方法。

二、解方程、验算的过程和格式的教学以我的讲解为主,而那时我没有想办法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学生练习时丢三落四较多。

三、我的讲解过多,学生自己的思考过少,类似于灌输,学生学习较被动,到最后模仿解法和格式为主,却没有理解为什么这样写,因此学生有时正确,有时出错,没有掌握好。

四、这个教学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来说,难点较多,而我并没有为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减负思考,一股脑地把所有新的东西都倒给学生,造成学生超负荷。

篇三:方程教学反思

《解方程》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本节课是在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新课程解方程教学与以往的最大不同就是,不是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而是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化学教学总结


时间一溜烟儿的走了,相信在这一年的工作过程中自己经历了很多挑战,也成长了很多,很多人已经在开始策划今年岗位的年度工作工作总结了,此时我们便可以通过一篇年终总结来进行回顾和分析,岗位的年度工作总结您知道该怎么写了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化学教学总结”,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一:初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初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

初三级部 王金香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中学习奠定基础,也能为学生解决处理一些生活实际小问题。在本学期中,我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得与失,现总结如下:

一、一学年教学工作回顾: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你和你的学科 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对化学都很有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发现学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琐碎,尤其学到微观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洪水猛兽”,认为化学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对化学逐渐失去兴趣。 这时就需要教师做好“引路”作用。“引路”就是要在大方向多给学生指明方向,多做鼓励工作,从诸多方面关心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的发展方向,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对他的关系和爱护,让学生有内动力。

2、备课方面精讲精练,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规划,认真写好每一句要讲的话。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备课时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这些问题,让他们动手练习或口头表达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初中化学需记忆的知识是比较多、比较繁杂,时间又十分紧张,因此我从第一节课时就将化学的特点告诉学生,提醒他们注意巧记的一些方法。教学中将每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浓缩成几句顺口溜,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例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操作步骤简记为7个字,“查装(茶庄)定点收离熄(利息)”。

3、课后及时做好课堂总结 每节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搜集每节课各种教辅书中考核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课上有时间给学生提提问题,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讲解、一题多变或多题一解,使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以提高自己分析思维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同时传授给学生一些应试技巧,提醒学生学法-----“念”和“练”,这是巩固知识的必经途径。 4、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听课学习 为了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积极参与听课,教师间相互听课、听完课后能虚心向师父请教学习教学方法,收获颇丰。新教师之间讨论困惑,相互取长补短,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二、几点反思:

1、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

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2、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中考试题涉及环保、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来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知识,了解与化学相关的时事热点,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3、提高自身素养方面选择了做教师,就选择了终身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之余,我们也要坐下来静静的思考和学习,思考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学生的成长问题,学习新课程理念,品味着工作中的苦与乐,抒写下每一天的感受,用心去体验生活与工作,感悟着其中的快乐。 每一学年的结束,其实也就是新一学年的起点,在这期间,我要认真思考自己怎样才能更有艺术地去教育学生,去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止为了孩子们的那双清澈的眼睛,也为了自己的那热爱教学的跳动的心。

20xx.6.23

篇二:化学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化学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通过一学期来的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

教育教学,注意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注重学生基础,取得了一些

成绩。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扎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

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

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

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

场所。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二、 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化学学习成绩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

因就是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

法和教学手段,以吸引学生。在教学上多思考多动脑筋,多留心,做好课前的准

备工作,精心备课,不仅要备知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

积极性和兴趣。

三、注重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

让学生从基础着手,一步一个台阶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学期的化学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本学期化学课本的知识内容,并能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化学知识靠日积月累,

化学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要靠不断的渗透与熏陶。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不断地、经常地灌输化学的学习方法、分析方法,渗透化学知识、化

学技能和技巧。化学教学中,要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

四、精心备课,提高教学水平。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精心准备好每一堂

课,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及时提出

来与其他老师讨论。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上课时注

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知识条理化、使学生能通过化学课的学习,不仅能系

统全面地掌握知识点,更能运用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上完课后与学生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从正面了解学生的听课效果,及

时更正教法的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

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

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

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五、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化学课的学习具有与其它学科的不同之处,它虽然是理科课程,在某种程度

上却具有文科课程的一些特点,比如,许多的化学知识点需要机械性记忆和理解

记忆;同时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定要认真做好化学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帮助学生

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成绩。

另外,重视作业的布置、检查、批改和讲评,以增强作业效果。同时,对学

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耐心、少埋怨,与学生共同商讨学习化学的好方法、好主

意、好想法。

六、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存在的不足是:

1、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不牢。

2、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较弱。

3、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较弱,成绩较差。

4、我对学情掌握不够准确,过高估计了学生的水平,因此在教与学的环节

上存在脱节。

努力方面是:

1、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及时向其他老师学习、请教。

2、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3、严格要求学生。

4、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把所学的化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

5、下功夫备好每一节课,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果。

篇三:化学教学工作心得体会

化学教学工作心得体会

本着教育事业即为“生命教育”的信念,在大长陇中学从事教学工作一年多来,我努力地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仔细批改每一份作业;并且尽可能地多听课,多与同组老师交流、学习。这段时间,收获不少,成长许多,但仍有不足之处第一月的教学工作对于每个新教师的角色转换及成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点上我很庆幸自己来到了大长陇中学,因为在这里每一个领导都很关心新教师的成长,每一个老师都很热心帮助、指导新教师,这一切对于我这一年以来的教学工作及各方面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学校给新教师提供了多方面的学习、成长机会,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向一些优秀的老教师学习;而学校定期组织的集体备课及教研活动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成长空间。在这些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触颇深,现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是在结对的听、评课中感到上一节好课,应该作到以下三点:

一、知识把握准确;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教态、仪表等有示范作用。而作为一个新教师要上好一节课,需要我们作到以下几个方面:一、不断学习,充实自我;二、充分了解学生;三、熟悉各种教学策略、技巧;四、有应对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能力。初中化学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化学知识,用化学的眼光看问题,使学生形成化学思维的品质。而初中化学教师的功力体现为:一、流畅性,包括语言的流畅性、过程的流畅性、思维的流畅性、问题的流畅性;二、娴熟性,包括知识的准确性、知识的把握、对教堂的控制

三、深刻性,要上一堂厚重的课。其次就是在集体备课中的感触:学习交流贵在“实”,集体备课贵在“实”,实行集体备课的目的在于张扬教师个性,挖掘集体智慧,真正实行“大脑资源共享”。在集体备课中努力做到“四统一”:1、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统一进度、齐头并进;2、取长补短;统一练习、高效轻负。3、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情况。4、研究和精选习题,合理控制作业负担。在集体备课交流研究教法、学法的经验,提高备课质量,使每一次活动做到主题集中、任务明确、措施扎实、责任落实、效果实在。潜心研究课堂教学规律,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撰写课堂教学心得。做好考试后的质量分析,排查教学薄弱环节,制定详细的拾遗补缺措施。备好课是教学工作中重要一环,是上好课的前提,每位教师都要全面掌握教学大纲,深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探讨最优课堂结构方式,设计出最佳教学方案,分时写好教案。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同时要做好记录,在下次备课时结合教学实际,对前次备课作出简要的小结,备课记录本由备课组长保管,学期中和期末交教务处审阅和存档。集体备课时还必须做到五议: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可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议课后的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教改信息。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做到“五备”;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本章、本节在整个教材中所处地位和教材的内在联系,深化拓宽教材的知识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目的与要求,突破重点与难点的具体意见,提出落实“双基”、“双力”的具体办法。备学生:老师要考虑学生

知识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预测学生在理解掌握本章本节教材时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和难点,了解、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规律。备教法: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教育目的、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 备思想教育:教学过程力争做到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注意素质能力培养、渗透德育美育教育,针对各学科各章节特点,进行行之有效的、恰当的思想教育。备作业:围绕授课内容精选练习题,书上的练习题教师自己要先做一次。

正确使用教学参考资料,反对生搬硬套,照章抄袭。不许以课本、资料的评注圈点代替教案。教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体现教学全过程,内容一般包括:讲授课题、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实施设想、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实验安排、作业布置等基本要素,卷容整洁,格式规范,并注明上课日期,要写详案,杜绝无教案或持旧教案上课现象。提倡写电子教案。每课或每单元结束后,提倡写教学后记,总结本课或单元教学的得失最后是关于教研活动的感触:每次在教研组的评审活动中,我都能从听课评课活动中受到了很多启发,对照自己的日常教学,发现有些课没能很好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知识的学习就是对已有经验的再发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这是我在教研活动后找到的差距。结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解读》这本书,我感触很深,让学生的经验与化学知识融为一体,感受化学学习的内在魅力是我们化学教师的责任。我们相互勉励,在学校为我们搭设的舞台上,合作探索,让学

生真正经历、感受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探索适合促进各层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深深地体会到:化学教学已不在是以“传授化学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我们学校从日常教学研究着手,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把学到的心得和自己的感悟写入我的化学教案集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我在教研组内做到优势互补,探讨开放题的解题过程,把各自的解题方法拿出来讨论,确定最佳的解题方案。为学生们讲解最佳的解题方法,我在吸取大家的优势中,注重按一定的顺序、方向去培养学生展开思维,把思维的开放性与有序性结合起来,我自身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以上就是一年来本人教学工作的几个方面的心得体会,在学校创造的机会中、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及本人自身的努力,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努力,从各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化学技术监督总结


岁月横流,在过去的一年里,工作虽然比较劳累,但也收获了很多,您不是已经在悄然准备本年度的岗位工作总结了呢?没有对过去一年的认真总结,很难在下一年中有快速的提升。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岗位的年度工作总结有一定的深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化学技术监督总结》,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篇一:技术监督学习总结

化学技术监督培训学习总结

这次能够参加华电电科院举办的化学技术监督培训班的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在短短的三天学习中,我始终抱着认真、积极的态度参加每一天的学习,在这三天的培训学习中,学习了化学技术监督的基本知识,包括六氟化硫、油液培训资料的学习,让我受益非浅,使我对化学技术监督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更加坚定了我学好化学技术监督的信心和决心。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培训使我对技术监督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技术监督是为了提高设备设施可靠性,确保发电企业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来学习本次培训的内容。

其次,通过培训使我更进一步地坚定了我学好化学技术监督的信心和决心。技术监督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技术负责人责任制。按照“依法监督、分级管理、关口前移、闭环管理、专业归口”的原则,对设备设施设计、选型、招标、制造、安装调试及验收、运行、检修维护、技术改造和停、备用等所有环节实施闭环的全过程技术监督。

再次,技术监督工作必须以安全、质量为中心,以技术标准为依据,以及两位手段,建立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和推广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技术监督水平。

我学习着,感悟着,怀着感恩的心努力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就像是生活、工作道路上的一个驿站,给我补充能量,增强信心。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对于我个接触技术监督的新人而言所有一切必须从零开始,每位新人都必须接受工作实际的检验。本次培训的知识完全可以直接转变为工作需要的技能,但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变得并不适用,我必须要做出一系列调整,诚实地面对自身的不足并严格要求自己,诚恳地向身边的前辈学习并努力找出差距,通过深刻地自我反省找到问题的症结并坚决地改正。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从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新员工开始,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方向,时刻保持谦卑的态度和踏实的作风。我也会不断提升自身水平,踏踏实实的工作,为公司的明天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苗耀庭

二〇一四年八月

篇二:20xx年年度化学技术监督总结

化学油务部

20xx年度化学技术监督总结

批准:

审核:

编写: 杨磊

二0一六年一月七日

20xx年度化学监督总结

1 指标完成情况:

2 化学技术监督情况

2.1水汽合格率分析

全年#6机水汽合格率100%;#7机99.92%大于98.0%,合格,#7机汽水合格率未达到100%原因是凝结水溶解氧偶尔超标。 2.2预处理药耗分析

澄清池处理每吨江水耗药17.21克/吨水,全年药耗偏高主要原因是机组停运期间澄清池间断运行,每次投运时需要提高加药量。 2.3除盐系统酸、碱耗分析

全年平均酸耗:53.0g/moL,平均碱耗:58.3g/moL。 全年除盐系统再生用酸量:41.58t,用碱12.54t。 2.4处理水量

澄清池处理水量:2417530(吨)。 供除盐水量: 24114吨。

2.5补给水率:1.30%。(标准≤1.5%)。 2.6氢气质量和补氢量

1. #6机平均补氢量(标准≤10 Nm3/天)为5.31 Nm3/天,氢气纯度、湿度合格。 2. #7机平均补氢量(标准≤10 Nm3/天)为5.12 Nm3/天,氢气纯度、湿度合格。 2.7油质监督

1. 每季度对绝缘油、润滑油和EH抗燃油取样送检。 2. 对#7机1、2号小机润滑油进行连续脱水滤油处理。

3. 对#6、7机EH抗燃油更换阴离子交换处理,持续进行降酸值处理。 4. 对#6、7机EH抗燃油除颗粒度处理。 5. 对#6、7机主机润滑油进行脱水、滤油处理。 2.8飞灰和大渣

1. 全年#6炉大渣含碳量为0.73%,大渣含碳量为1.36%。 2. 全年#7炉大渣含碳量为0.94%,大渣含碳量为1.24%。

3 存在的问题

1、#6、7机主机润滑油4季度油样送检颗粒度超标严重,达到NAS12级、NAS11级(标准为≤8级),已加强滤油处理,待20xx年1月份取样送检。

2、 #6机抗燃油4季度油样送检颗粒度超标严重,达到NAS9级(标准为≤6级),已将021型滤油机接至#6机EH油站加强滤油处理,待20xx年1月份取

样送检。

3、#6、7机1、2号小机润滑油破乳化度均超标,其中#7机#2小机水分超标,需要联系脱水处理。目前小机在线滤油机未投运,电机轴承需要更换。

篇三:20xx年化学技术监督工作总结

20xx年化学技术监督工作总结

今年我公司在化学技术监控方面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 技术监控指标和主要专业技术工作完成情况

1. 取#1、2、3、4台主变油样送中试所做色谱,微水,耐压,介损试验,同时对4台主变油做简化试验,并将化验报告的数据报告给生计部。

2. 取#1、2、3、4、5、6机组油样送中试所做水分,锈蚀,乳化度试验并对6台机组油样做简化试验,上报公司生技部,#7机组正在大修中,#8机组在改造中。

3. 做好变压器、断路器等电气设备的补油,402油开关换油工作记录,做好#7机组大修、#2机组小修及运行时透平油的补油换油工作记录。

4. 做好油库内的透平油和变压器油的管理、净化、防劣等工作,严格控制五吨新油入库。

5. #8机组总油量为41.73吨,运行时总补油量约为2.38吨,耗油

5.55%。

二、 监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严格控制8台机组油耗。

2. 专业人员年龄偏大。

三、 今后监控工作的主要任务:

按照《大唐衡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化学技术监控制度》做好技术监控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

大唐衡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油化验室

日 20xx年12月15


化学教师工作总结


时间是不等人的,转眼间一年即将过去了。我们又要开始进行本部门本岗位的岗位年度工作总结了,看看自己学到了多少,成长了多少。写好岗位的年度报告,有哪些关键要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化学教师工作总结”,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篇一:化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化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学年的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学年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 思想工作方面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通过阅读大量的道德修养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二、 教育工作方面

这一学年,春期本人担任九(2)班、九(6)班、九(11)班三个班的化学教学;秋期担任九(6)班、九(8)、九(12)三个班的化学教学。面对学生首次接触的课程,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不少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我在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新教材培训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经验。在教学工作中,认真钻研新大纲、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

三、遵守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平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计较名与利、对人真诚、热爱学生,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需要努力的方面

尽管我在这一年中向自己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可是我仍然看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如:理论水平欠缺,对新的教学理念理解不透等,都是我需要努力的方面。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辛勤,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篇二:20xx化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20xx化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忙忙碌碌中悄悄地过去了,转眼即将迎来新的一年,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情况,有得也有失,本文为大家推荐化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转瞬间,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收获,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下面我就本学期的工作做一简要的总结。

一、思想方面

热爱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学态度认真,教风扎实,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能够积极的参加政治学习,虚心向前辈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

二 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九年级两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要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得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化学放在初三开设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我面临的问题是课时少、任务多、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强、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依赖心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一些有效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需记忆的知识是比较多、比较繁杂,时间又十分紧张,因此我从第一节课时就将化学的特点告诉学生,提醒他们注意巧记的一些方法。教学中将每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浓缩成几句顺口溜,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

2、开发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兴趣,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在教学中我常借助图片、模型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平时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能得到的各种材料进行小实验。

3、精讲精练,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我紧扣课标要求、考试说明,利用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创造情境,设疑破难。教学中总是提醒学生学法-----“念”和“练”,这是巩固知识的途径。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这些问题,让他们动手练习或口头表达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4、尽力做好单元复习工作。

初中化学知识内容繁杂,涉及到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和数量众多的化学方程式,所以要抓住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归纳对比,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是提高化学成绩的途径之一。我在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练习题、测试题都精心选择,量质合理。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平时就注意培优补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三、不足与反思

由于时间紧,使得后期教学出现赶进度的情况。与学生的接触时间不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和学生接触沟通,学习站在他们的水平思考,对学生充满信心和信任,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篇三:高中化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河北深州中学化学组——李孟丽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年已经结束,这一学年我担任的是高一年7班的班主任和7、8班的化学的教学工作,由于刚参加工作,又是新课改年段,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回想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感觉有成功也有不足,现本人就从政治思想方面、教育教学方面、班级管理和工作考勤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 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认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教育理论,认真钻研课标,不断学习和探索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本人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反思。 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教育的发展,时刻以做为一个优秀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来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更好。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把握住重要的课堂时间。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做到全面的备课

新课改使得原来简单的写写教案,列列知识点就算是备课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的要求了,所以我们的备课要认真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⑴、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吃透,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⑵、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⑶、备教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固然重要,但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我努力做课堂语言简洁明,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引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作业少而精,注重层次。

3、注重抓好后进生转化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包括辅导学生课业和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本学期在对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先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争取准确的找出导致“差”的原因。并在情感上温暖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在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时,注意阳光语言的使用,使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或自身存在的缺点,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快的赶超其他同学

三、班级管理方面:

班主任工作琐碎繁杂,所以一个好的班主任要细心耐心,宽严并济。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培养好班干部,辅助班级管理。从生活、思想和学习上多方面关心学生,争取做学生的朋友,使学生信任自己亲近自己,才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多和学生沟通,多理解他们,争取做到民主处理各种问题,不能一味的处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多给学生解释和改正的机会。在这一学年的班级管理中收获很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继续努力,多读书、多学习、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四、工作考勤方面:

本人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尽力将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得更好。但是作为一名年轻的、刚入职的新老师,在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

1、工作中大胆实践、对管理工作零碎的思考多,整体的谋划少。

2、自身各方面的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平时注重了学习,但学得不深,学得不透。学习的层次不高。尤其科学思想、管理方法、学习水平等诸多方面还很欠缺,与其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新课改的形式下,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多方面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己成为新形式下学生喜爱、家长放心、学校肯定的合格教师。


文章来源:http://m.fw92.com/f/3212.html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