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淘文网

读后感童年不缺爱

读后感童年不缺爱汇总10篇。

以下是我们花时间整理的《读后感童年不缺爱》,我读的这本书是作品,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写读后感要分辨主次,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读后感童年不缺爱 篇1

我爱你”这句话很多人说不出口。即使说了也是极其别扭和害羞。

电视剧《吾儿可教》中关欣听见“我爱你”时的动作和神情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她双手捂住耳朵,耸肩膀,再配上一句“噫~”那动作神情太传神了。

关欣从小生活在丧偶式育儿的家庭,后来爸爸妈妈还离婚了。她没有安全感,也不太懂得表达爱。最近看了《童年不缺爱》这本书,深受启发。它主要是教父母从看见孩子、懂得孩子、滋养关系、爱的沟通、情绪平和、家庭和谐这六个方面,去给与孩子爱与安全感。

安全感是什么?

《童年不缺爱》一书中说:安全感指的是一个人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它植根于每个人的童年。

从精神分析的理论来说,个体的安全感是这样产生的: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父母尤其是母亲,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客体,如果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前后一致的爱,孩子就会体验到安全感。

也就是说,所谓安全感,是童年一次次温暖经理叠加后,孩子内心产生的安定感,而妈妈是最早给予孩子安全感的那个人。

另外《童年不缺爱》一书也列举了孩子没有安全感的表现:要么非常粘人,要么太过独立;过度追求完美,不能接受失败;特别乖巧,很小就会察言观色,讨好大人;在社交过程中胆小退缩,对小朋友都是防备的态度;非常在乎他人的认可与评价,一旦失去外界反馈就会变得悲观消极;孩子攻击性强,爱打人,外表看起来强悍,内心却很脆弱。

因为妈妈爱的示范,所以孩子拥有爱的能力,从而产生更积极的自我认知,也会拥有更高的价值感。有安全感的孩子会将妈妈放在心里,内心会感到踏实有力量,这能帮助他们抵御未来生命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寒冬。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如何花式向孩子表达爱?《童年不缺爱》一书的作者心心妈也介绍了花式向孩子表达爱的具体方法:

第一,充满爱的语言。

心心妈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她睡着了,心心自己坐着听了两个小时故事,忍住没有打扰她。她说:“谢谢你,谢谢,妈妈睡得真的好舒服哦。你说,妈妈怎么就生了你这么好的宝宝呢?”这句充满爱的表达,很久以后心心还能记得很清楚。

是啊,充满爱的语言真的很有魔力。流淌的爱能够滋润孩子的心田。被爱充满的孩子,内心是充盈踏实的,她知道妈妈对她的爱很多很多,自己获得的爱那么重,她也能给予别人很多很多的爱。

第二,充满爱的信件。

有时候心心妈也会用写信的方式向心心表达爱。比如,亲爱的心心,我在想你,我想你是如此的有爱。在信中,心心妈列举了,心心最近做过的,让她觉得特别感动,、欣赏、不可思议的事。

我觉得这样的信件真的挺好的。毕竟国人的表达是比较含蓄的。有时候那些我们无法说出口的话,我们可以用信件的方式来表达。

这一封封充满爱的信件,是孩子童年不可缺少的一笔财富。我孩子长大一些,他就会知道父母对他的爱有多深,他能够看到自己是多么的独一无二,如此地被珍视。青春叛逆期,他就更容易走出生命中的低谷。

第三,充满爱的嬉闹游戏。

在孩子心里,爸爸妈妈愿意蹲下来加入他们的游戏,不管最后他们玩了什么,这满满的诚意本身就能传达出他们无限的爱意了。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曾说,孩子必须确认自己可以随时回家,才可以安心的向前发展。

结语

花式向孩子表达爱,能够给予孩子一生的安全感。爱是一种能量,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越多,他们就能够分享出去的爱也更多。

《童年不缺爱》的作者心心妈,是一个养育了两个孩子的妈妈,她除了花式向孩子表达爱外,在书中系统地介绍大量的家庭教育的各种方法,正是她自己的养育经验与所学知识结合而总结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童年不缺爱》这本书值得借鉴。

读后感童年不缺爱 篇2

作者告诉我们,在孩子不听话、不懂事的表面下,其实暗含着她们更深层次的需求,这些需求或者是“爱”,或者是“理解”,或者是“陪伴”等等。而我们作为家长,却往往会被孩子表面呈现出来的不听话激怒,让整个事情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不仅仅是孩子,甚至我们成年人在我们的一些行为背后,也暗含着其他的信息需要我们的朋友或是爱人理解。有一次,我和爱人出去逛街,本来说好了逛完街之后回家做饭,逛着逛着我觉得有些疲惫,就问爱人:“你累不累”,得到他否定的回答后,我又接着说:“咱们家里没有菜了,一会儿咱们还得去超市买菜再回家。”爱人表示没关系,正好楼下就有超市。最后,我一路赌气不愿意搭理他,而他也不明白我到底因为什么又不高兴。

其实,我问了这么多问题,无非是想说“我累了,不想回家做饭了,我们在外面吃吧”,可是,爱人始终没有get到我的意思,使得我们最后都不高兴。

成年人尚且不知道用简单的话语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那更何况是孩子们呢!

除了要看见我们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还要时刻告诉自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理解他。很多家长觉得,不管孩子想要什么我们都满足他,这就是对于他的理解。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孩子的思想非常的简单,想要的东西也并不像我们成年人这么复杂,有的时候,哪怕是一张画着画的纸就可以成为孩子的最爱。所以,我们要试着放下自己对于孩子的偏见,放下自己的观点,去好奇孩子的经历,通过了解他们的经历来找到理解他们的途径,大方的拥抱孩子不开心的情绪和精力,容忍孩子的负面情绪。

心心妈在《童年不缺爱---如何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中说,一个成熟的父母必定是个老道的翻译官,能透过孩子表面的行为与语言,精准的翻译出孩子的内在需求。而只有当我们摘掉“眼睛”去看孩子时,才能摒除掉我们的私心和杂念,看到孩子发自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理解的环境当中,会让他学会倾诉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让他知道无论何时,只要他愿意,家都是他的避风港,家人也能接纳他的倾诉和失落,让他有地方可以排解掉自己内心的苦闷,更好的去接受社会带给他的挑战。

读后感童年不缺爱 篇3

前几天,家里孩子刚刚上小学的朋友和我诉苦:工作一天本来就很累了,回家陪孩子写作业更是心力交瘁,孩子班级群里面的家长早早地就可以把朗诵视频完成并上传,自己家的儿子怎么就是不配合,明明自己也很耐心的跟儿子一遍一遍的读,但是一拍视频就是卡壳,折腾到晚上10点多还是完成不了,一气之下大骂了儿子,最后虽然录好视频,但是自己心里却非常的后悔。

正好我在看心心妈的《童年不缺爱---如何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于是,我试着和她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因为拍视频没拍好就跟孩子生了这么大的气。作文朋友顺着书中的思路反思了一下,惊讶的发现,确实是因为别人家的孩子都完成,而自己的孩子不能很快完成,让她觉得自己这个家长很没有能力,觉得比不上别人孩子的家长,再加上工作当中的无力感,让她瞬间就爆发了。

网络的发达除了带给我们生活上的便利,还让我们被更多的评价“绑架”。孩子多学乐器就是对孩子乐感的培养、不哭不闹的孩子才是最乖的孩子、写完作业还要再看书2小时的孩子学习最好

我们在羡慕别人家孩子优秀的同时,也会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和能力产生怀疑和不确信,进而影响到我们对于自己的认可。

殊不知,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不同孩子有不同的节奏,我们可以有属于自己的规则和标准。

作为家长,我们不需要强迫自己去做一个100分的家长,我们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就上岗成为别人的父母,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我们自我学习的过程,既然是学习,那就肯定会有疏漏,我们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强求自己,给自己足够的爱和安全感,而不是从孩子身上获得安全感。

读后感童年不缺爱 篇4

前面我们说到,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比如哭闹的时候,要倾听孩子,我们要正确地去回应他,在这过程中,心心妈在《童年不缺爱》里提到的一些方法,是类似站在孩子角度去思考,用心心妈在书中用的词来说,是共情。

但很多家长这个思考后回应的度,如果把握得不好,很容易就造成了不恰当的共情。心心妈在书中也提到,不恰当的共情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共情不够

心心妈总结到,共情不够的家长,大多不走心,会表面上使用:“我明白,你现在很___(孩子的感觉),是因为__(孩子相信的原因),我猜你希望____(孩子的愿望)。”这个共情公式,但是内心是很敷衍的,孩子是敏感的,如果不用心,他是感受得到的,所以这样的共情其实起不到作用。

2、共情得太过

心心妈在书中描述的共情得太过,有两种,一种是把孩子的痛苦夸张,放大化,导致孩子在心里觉得要配合父母的紧张,这样的共情,让孩子变得娇气,另一种,急着与孩子共情,会让孩子过于重视自己的感觉,不会理解他人。

不恰当的共情,会养出娇气,不理解他人的孩子,但也不是说不能对孩子共情,心心妈在《童年不缺爱》里向读者分享了3个步骤,帮助父母去做到有效共情:

1、感受孩子的情绪

2、先等待、观察再做出反应

3、及时与孩子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在有效共情的过程中,心心妈提醒到,共情时候的态度很重要,并列出了一些共情时需要做到的态度,帮助增加共情的有效性。在孩子需要爱的时候,要合理给爱,爱如果给得太满,也不是高质量的爱,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害。做到有效共情,就是在合理给爱,才不会养出娇气的孩子。

读后感童年不缺爱 篇5

和同事聚在一起闲聊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大家互相抱怨自家的老公,回家往沙发上一坐,好像家里什么事情都和自己没关系。同事的老公和她商量生二胎的事情,她问她老公:“孩子尿不湿谁给换?孩子饿了谁给喂?孩子上学谁去接送?”她老公说:“那肯定是你啊!”我同事非常气愤的回应:“你这不是想养孩子,你这就是想多一个人叫你爹!”

但是,研究表明,父亲对于孩子情商、智商的影响非常大,儿童教育中,父亲的陪伴不可或缺。那么,我们如何让家里那位“懒惰地”爱人加入我们育儿的队伍呢,《童年不缺爱---如何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给了我们解答。

在成为母亲之前,我们女性同志天生就是细腻和敏感,不像男同志那样粗枝大叶,性别带来的差异让我们在家庭生活中更是容易产生矛盾。这时候,我们要抛弃自己苛责的态度,不要强求他们也像我们一样注意各种细节,我们需要放下“如何做会更好”的执念,将发挥的空间留给爸爸,这样,孩子父亲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也会少了很多压力,从而更喜欢参与家庭生活。

即便是孩子父亲平日里工作再忙,我们也要像“粘合剂”一样,主动地去促进他和孩子的联结、交流。不能因为他忙,就主动地将他排除在儿童教育的事业外,这样,时间一久,孩子父亲更是没有兴趣参与孩子的成长了。

我们照顾孩子的“队友”,除了孩子的父亲,还有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现在,家长们的工作越来越忙,很多家庭都是公公婆婆帮着照看孩子,时间一久,很多媳妇都容易和公婆产生矛盾,让我们原本琐碎的家庭生活更加鸡飞狗跳。

心心妈在书中提醒我们,公公婆婆帮忙带孩子,其实是我们自己在权衡了各项利弊后的选择,所以,我们应该接受自己的选择。而且,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他们的本心都是对于孩子的喜爱。所以,我们在尝试的接受他们的观念的同时,要学会主动地运用平和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表达出来,不要将不满积压在心里。

对于这件事情,我深有感触。前段时间,公公婆婆过来和我们一起过年,年纪大的人吃东西清淡,而且他们还很喜欢喝粥。可是我从小就不喜欢喝粥,吃饭也是喜欢荤素搭配。一开始,我忍着不说,但是吃完饭以后我总是会找茬跟老公生气。后来有一次,饭桌上面我们说起各自家乡饮食的习惯,我借机将我不爱喝粥的事情说了出来,从那天开始,婆婆做饭专门会给我准备些其他主食。而且,也有意的开始改变他们老一辈人的饮食习惯。

就像心心妈说的,沟通非常的重要。不管是跟孩子还是跟自己的“队友”,我们都要学会用正确的态度进行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压抑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始终处于委屈的状态,这种状态最终也会影响我们的家庭和谐。

通过有效的沟通,为孩子创造一个父母不缺席、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生气的家庭氛围,增加孩子对于家庭的归属感和热爱,为孩子创造安全感。

在父母眼里,孩子成长的时间非常短暂,一眨眼间孩子就长大了。作为家长,我们要知道,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选择不同生活方式的权利,而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更好的做出选择,帮助他更好的开展今后的生活。我们要身体力行的为孩子展示充满安全感的生活是多么的轻松和幸福,在孩子们童年时期的一次次温暖经历叠加后,他的内心将会足够的安定,拥有足够的安全感,让他在今后的生活当中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让他能够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处感受到幸福。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去探索一个安全感满满的人生,好吗?

读后感童年不缺爱 篇6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小的时候,总是会要这要那,特别是零食和玩具这一块,在小孩的世界里,是越多越好,对于这个问题,百分之九十的家长都会觉得不能惯着孩子,这会让孩子变得很贪心。

所以对于孩子想要的东西,大部分家长都很严格,不会轻易随孩子的愿,想要训练孩子养成在物质上的自制能力。而在《童年不缺爱》这本书里,心心妈指出,不给孩子他想要的东西,其实是在制造孩子的匮乏感。这样会让孩子带着匮乏感走进社会,变成社会里喜欢囤积东西,错误追求物质一类的人,小时候在什么方面上体会到了匮乏感,长大后在这方面便会有阴影,会想要在这方面上拥有得更多。

因为在小时候就体会到了匮乏感,内心又怎么会拥有安全感呢?心心妈也在书中认为,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孩子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当孩子吃饱穿暖,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之后,才无须依赖物质带来的满足感,这个时候开始学习如何克己才是适合的。

先满足孩子,再教孩子如何去克己,才能避免给孩子带来“匮乏感”。具体可以如何做,心心妈在书中举了自己养育女儿心心的经历:心心现在5岁,在经历了一段放学后总想买这买那的阶段后,她给心心固定了零花钱的金额,而心心自从知道自己的零花钱有限后,开始不乱花钱了,而是把钱花在最想买的东西上。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心心妈先是满足了女儿,然后再开始用一些方法,来教她学会克己。这样的做法,比起一上来就严格要求孩子,不满足孩子的要求要好得多。

要先让孩子得到满足感,安全感,再去追求更好层次的需要,才是正确的教养方式。别让孩子在需要安全感的时候体会“匮乏感”,但也不能一直纵容,学会观察孩子的成长阶段,在合适的时候,再对孩子进行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教导吧!对于想要把孩子养育得更好这件事,所有家长的想法都是一致的,但是,我想在这个更好里,孩子幸福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吧?在孩子的童年,满足孩子爱与安全感的需求,让孩子的童年不缺爱,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才会幸福快乐。

在《童年不缺爱》这本书里,心心妈还介绍了很多养育经验,比如怎样去和孩子有效沟通,怎样立规矩孩子才不会抵触等等,从她与孩子的互动,以及孩子爸爸在书的序中的描述,可以知道她的育儿方式,已经成功养育了两个充满爱与安全感的孩子。而对于如何才能让孩子的童年充满爱与安全感,也是需要家长去学习的,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就很值得父母们去学习,书中的经验,能让父母养育出内心充满爱与安全感的孩子。

爱孩子,就让他的童年充满爱与安全感吧!

读后感童年不缺爱 篇7

带女儿去看病,发现医疗所的女药师又怀孕了,人家准备要三胎,我非常惊讶。回到家后,女儿就问我,你为什么不再生一个孩子。女儿的这个问题立马把我拉回了几年前,当时带孩子时身心疲惫的感觉立马又附体了一样,我脱口而出,谁给我几百万我也不要三胎。女儿不理解,继续追问原因,我忽然想到,孩子怎么会知道我当时的境遇,给孩子说这些好像我在抱怨后悔生了她们一样,我赶紧解释说,妈妈的精力有限,需要工作还要照顾你们,接你们上下学,辅导作业,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再去照顾第三个孩子。再说孩子生下来必须要对其负责,也要考虑孩子的感受。女儿听后点了点头。

话是这么说,其实我心里是惧怕带孩子的过程,那真的是太折磨人了,我真的不想也不敢再走一遍。可是看了心心妈的《童年不缺爱》之后,我很汗颜,对孩子,对自己带孩子的心态。

《童年不缺爱》,整本书看完了,我还在回味书中的游戏,书中的心心妈——也是本书的作者,她编的游戏都太好了,我为什么当时就没有想到?可能我当时“身在此山中”,心里每天都在抱怨带孩子烦、累,没有自由吧!

对我来说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在心心妈这里都成了最甜蜜温馨的时刻,我反思了自己的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面对孩子的每一次情绪问题,我比孩子还急躁,整天想的是让孩子赶快长大,让我赶快脱离苦海。而心心妈却是在享受这个不会再重来的过程,心态不一样,所以心心妈能安然对待,认真思考孩子情绪的原因,然后用游戏化解。在这个过程里,心心妈始终知道一个前提,孩子只是孩子,我们不应该苛求孩子和我们一样的心智,对孩子有了正确认知,才能看见孩子本身。

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每天早上起床都要找事,然后大哭一场。弄得我每天早上都提心吊胆的,也跟着心烦,可在心心妈这里连叫孩子起床都成了花式秀爱的时间,都变成了亲子小游戏。

心心妈有时候会开着玩具车在心心的身上来一次长途跋涉,一边开车一边演讲:车要上高速公路了,到了脚边需要先缴费,然后加大功率开始行驶。这条路上有上坡、有下坡,哎!汽车行驶起来真不容易啊······。夸张的语言配上在孩子身上游走的汽车,孩子自然睡意全无,然后开开心心地起床。

有时候心心妈还会用两个手指捏在一起扮演“小蚊子”,一边飞一边嗡嗡地叫,这个小朋友睡着了,正好可以吸她的血,然后让蚊子落在心心的肚子上,吸一口,没吃饱的蚊子然后再飞到其它地方继续吸,直到最后心心起来捉“蚊子”,然后“蚊子”会被心心打死。

做包子也是心心妈叫孩子起床的游戏。心心妈走到心心旁边一边拍一边说,昨天醒的面今天已经好了,可以开始包包子了,再揉揉可能更好吃,夸张的语言配上夸张的动作,最后孩子终于在快要被上”蒸锅“的时候彻底醒了。

这些都是心心妈妈用的叫孩子起床的游戏,相比较她的用心,我只是在心里抱怨孩子每天早上哭,甚至我还会经常对别人说:“幸亏我只有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如果我有两个,我早就气死了。”

当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站在面前时,我们所说的看见,并不仅仅是看到他这个人而已。我们所说的看见,是我们清空大脑中所有的成见之后,透过孩子,看到他独特的性格特征、年龄阶段,以及其深藏于行为背后的内在需求。

孩子只是孩子,硬邦邦地地提出一个个要求或下一个个命令,孩子感受到的只会是无力感和无意义感。而游戏就是让我们可以用孩子的方式来化解孩子的问题,游戏也可以帮助我们更了解孩子。

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就陪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吧!大人扮演孩子,让孩子扮演幼儿园老师,看孩子的表情语言就知道孩子在学校都经历了什么。

孩子在幼儿园调皮捣乱的时候,就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吧!大人扮演不听话的孩子,孩子扮演老师,让孩子在游戏中通过第三视角慢慢知道在学校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

家长都在高喊自己最爱孩子,为了孩子可以牺牲一切。我们给孩子自己想要给的或者自认为对孩子好的,孩子有情绪或者犯错的时候,我们会生气,作文甚至还会与之赌气,这时候我们想到的是我们带孩子的各种不容易,越想越感到委屈,哪还会想到孩子只是孩子,哪会去理会孩子生气的原因,哪会去找解决的办法,我们陷入自己感动自己的情境,这些真的是爱孩子吗?这样满心委屈的自己怎么能看见孩子、怎样能养育出充满爱的孩子、怎能让孩子从自己身边获得安全感。

让孩子在温暖与爱中前行,没有什么是用爱与欢笑化解不了的。真正做到了这些,才能激发孩子的爱,我们也能得到更多的爱。如果你还暂时还没有方法,心心妈的《童年不缺爱》将会给你启发。

读后感童年不缺爱 篇8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认为的有效沟通只停留在孩子能听懂父母的语言,父母的话孩子可以听懂并且可以给与回应,但在我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发现以前的理解是狭隘的,片面的,书中讲到当我们用饱含爱的语言与孩子真诚地沟通时,孩子就能感受到安全、踏实,会更有合作的意愿。这样的沟通不仅有效,还会促成亲子间良性的互动循环。

孩子不小心把水杯打碎了,妈妈看到了,这样批评孩子:“你怎么回事?又打碎杯子了,家里的东西都快被你破坏光了,真是个败家子。”“那你也是败家子,上次的碗就是被你打坏的。”“什么,你竟敢骂妈妈,反了你了

”妈妈实在是太生气了„„。

这个画面其实我相信很多家庭里面都会出现,孩子犯错了大人埋怨,孩子会说父母也犯过这样的错误,为什么只责备自己,这其实是典型的无效的沟通,妈妈应该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讲这是不对的,这样孩子才对妈妈敞开心扉,有效沟通

很多时候,父母在跟孩子交流时,孩子总是心不在焉的,亦或者在做其他事情,把话当耳旁风,这种沟通往往并不能起到效果,苦口婆心说半天,并没有入耳一句,这就是无效沟通,父母与孩子不在一个频道,频率不一致,信号正常接受发送,时间一长,父母总觉得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孩子呢,总嫌父母唠叨,慢慢关系就会发生变糟糕。

读后感童年不缺爱 篇9

对于父母来说,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头痛的就是孩子的各种问题行为,比如不听话、不能规矩地吃饭、不顺着他就发脾气等等

在《童年不缺爱》这本书里,心心妈提到,其实那些问题行为,都是孩子发出的一种信号,那是孩子渴望被看见,被理解,被满足,而这几个点,也正是形成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如果不能正确地给孩子回应,那么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关于如何正确回应,心心妈在书中总结了几点:

1、面对孩子的时候,要看到孩子独特的性格特征、年龄阶段、以及深藏行为背后的内在需求。

2、孩子哭闹的时候,要学会咨询和倾听原因,并回应

3、鼓励孩子不盲目,要具体描述自己的“看见”

4、不盲目给孩子贴标签

以上几点,具体操作起来,也有一些注意的事项,心心妈在书中也做了很详细的说明,并找了一些自己和身边人养育孩子的例子展示给读者,作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能够正确地回应孩子的问题行为,我觉得孩子的问题行为,已经解决了一半了,但是生活中更多的是放任孩子问题行为、回应不正确的家长。所以生活中我们听到的更多是家长们在抱怨,自己孩子怎么怎么调皮,不听话,让人有种孩子都是这样的,没有办法纠正的错觉。

其实不是的,养育方式正确的话,哪里有那么多不听话,不能沟通的孩子呀,而且这关系到孩子的安全感问题,所以更应该注重起来。

读后感童年不缺爱 篇10

为什么说让孩子的童年充满爱与安全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句话是说明童年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但在童年里,什么是最重要呢?

加拿大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克里斯多福·孟在他写的《亲密关系》一书中提到,孩童的两大需求是归属感、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这两个需求以另一种形式来看,其实是爱与安全感。

所以说,在童年时期,能否拥有爱与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了奠定了人生的底色是幸还是不幸。

而对于这两个需求,更多的是需要父母去满足,怎样才能给到孩子爱与安全感,这是所有父母都要要去思考的问题,而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推荐有需要的父母去看《童年不缺爱》这本书。

《童年不缺爱》这本书主要是教父母从看见孩子、懂得孩子、滋养关系、爱的沟通、情绪平和、家庭和谐这六个方面,去给与孩子爱与安全感。

书的作者心心妈,是一个养育了两个孩子的妈妈,她除了带孩子外,还系统地参加了大量的家庭教育相关的培训课,这本书里介绍的各种方法,正是她自己的养育经验与所学知识结合而总结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而在这里,我想分享几个让我印象深刻,也感触比较深的育儿方法,它们分别如下:

文章来源:http://m.fw92.com/f/155327.html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