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淘文网

信仰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

想法不一样,只要自己觉得是开心的就可以了。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仰》观后感,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收看了央视电视片《信仰》三集,虽然《信仰》只有短短三集,却包含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镜头资料,是我们党克服重重困难走向胜利的缩影,是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历史的宝贵教科书。《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持续学习,不断巩固理想信念。我有一种体验,每次参观烈士纪念馆或者观看类似于《信仰》这类纪录片时,总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但是看过之后不久这种感觉就失掉了。因为作为人而言,惰性和自私自利的天性是根深蒂固的。如何克服?那只有不断地学习。古人讲“学而时习之”,在克服人性的学习上,没有一个人是学一次就能记住一辈子的,必须反反复复地学习实践,印象才能深刻,偶尔的一次两次不起作用。作为预备党员,我不敢讲对照《党章》标准自己是完全合格的,与革命先辈和时代先锋相比,我差得太远了,只有通过学习来弥补。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多看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对我自己的触动比较大,这种学习比较有效果。
在工作生活中,践行信仰并检验自己理想信念的牢固程度。信仰是否坚定,不是嘴上说说的,需要通过具体的事情才能检验出来。理想信念是否牢固,不局限于惊天动地的大事上,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看得出来。工作马虎不认真,这就是信仰不坚定;工作偷懒,这也是信仰不坚定。在和平年代里,没有敌人拿着刺刀架在我们脖子上来考验我们信仰的坚定与否,可是惰性的诱惑、金钱的诱惑、权利的诱惑,似乎比刺刀更具杀伤力,如何克服自己的欲望,是我们要作的长期斗争。
我想,我们必须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巩固我们的理想信念,可能需要用一生去落实!

《信仰》观后感2FW92.cOM

通过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的观看,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光荣、正确的党,在这样一个先进的、坚强的集体中,始终有无数马列主义的信仰者,为了追求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事业不辞劳苦甚至不惜牺牲。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首先要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从他们身上找到前进的信心、榜样的力量,要充分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和构成,充分了解其先进性合理性和伟大性,以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认识上根本的认可和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才可能去积极的传播和践行,所以大量的社会主义书籍是必看的,各种先进模范的视频是要看的,因为这是改变一个人观念的大问题,是对所有新时代人们进行的精神领航。
本篇电影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党员青年应该怎么办!如何做好党员的信仰!我们做好自己学习的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我认为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科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学习生活中,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积极进行各种对学习的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开拓前进,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服从分配,团结同学,坚持正义,少说空话废话,多干实事正事。适应新时代青年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学习水平和文化修养。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生活、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创先争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FW92.com延展阅读

《基石》观后感


初中时,“群众路线”的内涵已经背的很熟练,很清楚那一句话,可能,经历越多,知识越丰富,对这句话会有更深的体会。
初看到有个片子叫《基石》,猜测可能像以往带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让观众看完很感动或者有一定的思考,又想到名字似乎带有很宏观的涵义,怎样的对象能够符合像基石般基础的地位呢?
的确,他们就像基石般一直在基层做好基础的工作,像基石一样坚硬、顽强、不屈不挠,像基石,在每个地方发挥自身的作用,无论大小。他们,就是普通的人民群众。《基石》这部教育专题片,正是讲述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为了抗战和解放中国,广东省人民群众的种种血泪付出。青山埋忠骨,大海铸英魂。1938年10月-1949年10月,历时多年的战争,跌宕起伏的局势考验着岭南大地的人们。曾经,观看人民英雄纪念碑,参观广州的烈士陵园,阅读着墓碑上的文字时,会怀着崇敬的心情,希望多知道这些英雄的事迹,也是对历史多一些的了解。而现今,影片中结合相关的影视片段、人物采访和历史背景,展现出人民英雄在世上的联系,这一切就是那么真实的活生生的现实;不仅仅是英雄事迹,不仅仅是离我遥远的历史,不是想要了解而已,是一种对你叩问心底的冲击。
为什么觉得真实?因为讲述的人和事很可能就发生在今天我走过的地方。被称为“红军阿姆”的李梨英,在战争时期将两个儿子送往红军部队,自己在凤凰山上护理受伤士兵,致死都不离开国家。同样作为潮汕人,所以明白“阿姆”是什么意思,那是对母亲亲切的昵称。潮州凤凰山,我去游玩过,对那里淳朴的民风留下深刻印象。
在参股烈士陵园的时候,就记住了陈铁军和周文雍这两个名字,可能是当时联想起电视剧“潜伏”的剧情。原来,我眼前看到就是真正隐忍感情,为了革命事业忽略个人的英雄!陈铁军在牺牲前说的“让刑场作为我们结婚的礼堂,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的礼炮吧”是多么壮烈英勇的表白啊!她一个富家小姐,是理想和追求才能让一个人变化衣装,变化神情,看到常人看不到的光的未来。
整部影片最让人动容的,是徐汝焜在描述母亲的时候,是他在说母亲直到临死前都不愿提起弟弟死亡事件时。何丽清,在国民党围剿时,为了不暴露身份,强捂住孩子的哭声,最终她的小孩窒息而亡。一个普通的为游击队煮饭的妇女都有如此的觉悟——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相比于今那么些腐败不堪的官员,就真的不知该以什么言语去批判了。
在基层默默地付出自己,是群众;他们一开始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不一定有很好的学识,不一定很有财富,不一定很有素养,但是,就是他们,在关键的时候挺身而出,让后人刮目相看。也是这次参与“我的中国梦——大学生党员访万家”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和年长群众交谈才更能体会他们也是时时关注国家的时事和政策,即使不懂也喜欢谈论。“中国梦”靠谁去实现?需要紧紧地抓住关心党关心国家的基石们。
烈士李卡说,他们那一代是施肥的一代,用自己的血,灌溉快将实现的乐园,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一切的幸福,这是他们的任务,是光荣不过的事业。我们享受到了前人寄予的幸福了,怎能忘怀他们呢!常怀感恩之心,敬畏之情,联系好群众,履行好自身的职责,是我们这一代的任务。

《雨中的树》观后感:坚定一种信仰


或者是我们的想法不一样,虽然走在一起但终点不一样。人是复杂的,尤其是思维,心得也在一直变换。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书要如何规范的书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中的树》观后感:坚定一种信仰”,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xx年10月19日上午,单位组织统一到良乡影院观看电影《雨中的树》,看之前,谁都会预知一定是篇歌颂英雄人物之作,感人也是一定,但不会有什么特别之处。观看后影片生动再现了四川省万源市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同志对党忠诚、为民尽责的感人故事。李林森同志生前赢得口碑,身后树起丰碑,用其短暂的一生生动演绎了一个组织部长坚持信仰、无私奉献、清正廉明的高尚情怀,塑造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崇高形象。

什么是信仰?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回答。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品味《雨中树》,以李林森为镜而知信仰,以李林森为镜而铸忠诚,让我们把淡忘了的,去重温;动摇了的,去坚定;丢失了的,去寻找;坚持着的,去传承。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要的信仰不是99%,而是超过100%的极度纯粹与热情,往大的方面讲,就应要像李林森一样视党的事业为生命,为党的事业甘为人梯,往小处讲,就是要常怀“四心”,不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

一是常怀简单之心。组织部门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加班成了“家常便饭”,繁重的工作,巨大的压力,难免会身心劳顿,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就要学习自我调节,要通过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自觉锤炼意志和品质,不断提高在各种压力、困难和考验面前自我调适的能力,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做到有疲劳而不报怨,在苦中寻找快乐。

二是常怀平常之心。组工干部是管理党员的党员、管理干部的干部,在其它部门眼里,组织部门总能“近水楼台先得月”“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在别人“春光一片大好”的忽悠下,部分干部三五年还没“动”,就会用像“霜打的茄子”打不起精神。作为组工干部,怎么对待自己的职务升迁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要学李林森一样甘为人梯,当好党员、干部、人才的“发射架”、“铺路石”。说得难听一点,如果一名干部耐不寂寞,守不住清贫,做不了“幕后英雄”,就不配在组织部门,更不配做一名合格的组工干部。

三是常怀进取之心。组织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加之社会发展需求知识更新迅猛,如果组工干部没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工作中老是抱着学校或以往工作积累的一些经验来处理日新月异的工作,就会觉得无法适从或力不从心,最终导致被淘汰出局。“能量”跟不上,“机器”自然是转不好,要“机器”有效率,就得不断补充能量,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想在组织工作这个大舞台上当好常青之树,不败之花,就得与时俱进、自我加压,积极主动“充电”,想方设法拓宽自己知识储备量,提升素质,强化适应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能力。

四是常怀公正之心。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为人处事也好,为官从政也罢,必须先把道德这个根基打好,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后才能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名组工干部若要赢得人们的认可,一颗公正之心必不可少。公道心是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严格执行,在原则面前一视同仁,做到客观准确考察干部,实事求是评价干部;在大事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不人云亦云,不信谣传谣。

我们要向李林森学习,做扎根基层,深入基层的“树根”。xx在七一讲话中强调,“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李林森同志用他的言行诠释了对党、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作为新时期的组工干部,我们要像李林森同志一样扎根基层,李林森扎根基层、真情融入,他带领群众修桥铺路、重建“新五宝”;他无私资助贫困女孩上学,弥留之际仍然牵挂着帮扶对象;他总是穿梭在抗洪救灾第一线,迷彩服、黄胶鞋、扩音器是他不变的行头。学习李林森,就是要学习他一心为民、扎实深入的“树根精神”。同样身为组工干部,我们更应该沉下心来,真情为民,将人民群众至于心中最高地位,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我们要向李林森学习,做淡泊名利,克己奉公的“树干”。威信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 李林森以一种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的形象,集中展示了一名组工干部高尚的职业风范。他任人唯贤、唯能,大批优秀基层干部被选拔到合适岗位,干群信服、社会满意。李林森同志严以律己、清正廉洁,不利用职权为自己牟利,甚至在他病重期间,为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隐瞒自己的病情。组工干部要将李林森同志当做“一面镜子”,从严律己,坚持公道正派,时刻谨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不断加强党性锤炼,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努力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公仆。

彭德怀元帅观后感


想象不到一天走的步数,早上从家到单位,5000多步,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因为平日都是3000多,我想是速度慢和步伐小的原因。一天没怎么动,也走了17000步,又是超乎想象。好吧,数字没多大实在意义,只是告诉自己运动量和消耗多少卡。其实,这一天没少走,只是自己不觉得罢了。

忙碌一天后,最喜欢晚饭后靠在沙发上看电视剧,最近在看央视1套的彭德怀元帅。我家有线电视信号不知怎么了,一到晚上便出现卡顿,平时很正常,难道还不让看电视剧啊。说到这部剧,非常棒,演员董勇的演出,演活了彭老总,让我对这位历史名帅有了新认识。

从电视剧亮剑开始,我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喜欢看抗日战争,也开始喜欢看国内战争,虽说是中国人打中国人,但其中总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以致于我可以专注的看上两集共两小时的电视,这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大家明白现在 的电视节目有多难看,想找个好片看不容易。

由于对彭总的故事不大了解,带着陌生的看故事的心态去看是非常好的方法,他的指挥的一言一行,他的秉性脾气,和李云龙好像,却又觉得很稳重,少了些李的匪气。当然,在那个战争年代,他们那种直爽的性格是常见的,没有虚伪,我喜欢他们的真实,所以觉得演得好。

剧情不是我想讨论的,尊重历史是第一原则,至于说什么,怎么说,演绎的成分很棒,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一位伟人。

观看此剧,感受到彭德怀这位伟大人物也有贴近生活的一面,让我有了一直看这部剧的动力,期待后面一个个精彩的剧情。

影片《焦裕禄》观后感


生活是多元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想法,我们可以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做为引导,然后发表见解。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怎么才能写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影片《焦裕禄》观后感》,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怀着深切的缅怀和钦敬之情,我饱含热泪观看了电影《焦裕禄》,看的我泪流满面,热血沸腾,感到世界是那么精彩,人性是那么美好!焦书记那高大的形象依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40年风雨变迁,40年沧海桑田,中华大地却依然记着焦裕禄这样一位共产党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进了人们的心中,他的事迹感动了整整两代人! 片中患有严重肝病的焦裕禄凭着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一心为偏僻穷苦的山区兰考,为兰考人民过上好日子,鞠躬尽瘁的工作。忘记了妻子、儿女更忘记了自己.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禄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和幸福的家庭。吴县长派人分给他二斤大米,这在当时来说相当的珍贵,可以让家里人吃上几顿香喷喷的饭。可他却一点也没动,让家人原物奉还。他带头废除了干部生活调节费,为补助一些一辈子任劳任愿而犯所谓的“错误”去别的县买米。因此遭到了无所事事之人的诽谤和中伤。但困难并没有吓倒他,反到增强了改变兰考穷困面貌的决心。每当他的肝病发作,疼痛难忍时,他就采取了独特的治疗方法“压迫止痛法”用茶缸、抽屉或者桌角顶住腹部来减轻分散身体上的疼痛。在一次考察中,他的旧病复发,一阵一阵的肝痛使豆大的汗珠不断的从额头冒出,承受着巨大病痛的却不哼一声。

这是多么刚强的性格,多么顽强的意志,多么韧拔的气节。

他是艰苦朴素的典范。身为县委书记,身上没有官气、阔气,一件旧大衣是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他的儿女和老百姓一样挨饿受穷。

他是群众利益的代表,他坚持生活在群众之中,和群众同甘共苦,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典范,他从没有考虑过个人的成败,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得失,更没有为求什么政绩而去弄虚作假。在他身上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采和不怕艰难困苦,不畏流血牺牲的,锐意进取,廉洁奉公的高贵品质!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给予我新的感受,新的启迪和新的振奋,使我再一次认真思索着人生的真谛,人当怎样活着?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作为一个生于80年代的独生子女,我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从来没有体验过贫穷和饥饿,但今天 我感谢革命先辈为我们指明了生活的航向,树立了前进的路标,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为此,我将以焦裕禄同志为学习的榜我们当不畏困难,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我们要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发扬焦裕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向困难低头,不断开拓进取,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电影孔子观后感


这部片子在前部分都是讲孔子投身政治与教育,使用“仁义礼治”来治理鲁国,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然而,在后部分却峰回路转,即从孔子推翻三桓失败和齐国大兵压境之后,孔子便开始里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最后到老的时候回到鲁国投身教育。孔子一辈子也没有将“仁义礼治”推行成功。
电影几乎没有涉及到孔子在学术上的成就和“仁义礼治”的思想,只是从一个很普通的视角来描述孔子的一生。片子的前半部分和孔子的面孔一样,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然而,前半部分也为孔子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即该部分实际上是危机四伏。同样的,平和的孔子,背后是其经受了一般人没有经历的痛苦以及在痛苦中体验的境界和对信念的执着。
这部片子有几个情节让我记忆尤深。
第一个情节是孔子推翻三桓失败后,孔子和鲁王的对话以及孔子和老子的对话。孔子以一腔充满“仁义”的热血誓以推翻三桓以维护“君臣之纲”。鲁王便说了,“仁义只是一个说辞,如果失败了,谁还在乎你仁义与否”,“我们应该‘无为方能无不为’”。于是,孔子便回忆起和老子的对话,老子提了一句话,如果做不到便索性放弃吧,这非常符合老子“无为”的思想。老子的“无为”,即无违,不要违反规律,也就是如果你真的做不到的话,说明条件还不成熟,无需勉强硬来。孔子眼见马上得以成功推行“仁义”,却在这一时刻失败了,要放弃以前所做的所有的努力,这真是一般人难以接受的。于是,孔子便离开鲁国,颠沛流离到周朝列国,每到一个地方便开始“仁义”的教育。

第二个情节是孔子和卫国君夫人南子的对话。南子对孔子说了一句话,“世人也许容易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体会的意境”。南子在电影出现的第一幕是,她拿着一卷书,趴在草上读书,从这一幕可以看出南子是一个有知识知礼节的人,当然也是一个美丽性感的女人。同样的,从她与卫君和太子等人的对话中,你也会发现,南子是一个聪慧、做事强硬果断的女强人。她对孔子充满一种“惺惺相惜”的敬仰与钦佩,他和夫子两个人在对话的那一刻都能够深深体会到对方的痛苦和境界。南子的出现,让我能够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内心和执着。
第三个情节是颜回之死。这个情节是让我最无法忘记的情节。我对颜回的体会是,他在片子是一个非常帅气、有才和忠诚的人。在这一个情节,一方面是颜回为了挽救孔子流离各国谱写的书籍而一次又一次的深潜到冰冷的水里,捞起一卷又一卷的竹简;另一方面是夫子恸哭的说道“回,你给我回来”,夫子只想颜回安全的爬出水面,而不是要他去捞那些花费了无数心血编写的书籍。颜回对夫子和夫子对颜回间的这种感情,真是让人无法言表。
第四个情节是孔子回到鲁国。他和弟子们经历了诸国战火,颠沛流离的回来后,在城墙底下哭着喊,我回来了。

在这个片子,孔子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世人也许能够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体会的境界”。孔子内心的痛苦和对信念的执着让我无法忘记。这是一部非常有内涵的国产片。该片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能把这样的题材拍成如此优秀的电影,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钱学森》影片观后感


想法不一样,只要自己觉得是开心的就可以了。不同种类的心得体会所感悟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上,大家都尝试过写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那么如何写好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钱学森》影片观后感》,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科学人物,两弹一星元勋。对于这样一位大师级的科学家,我们对他该怀有多大的敬意呢! 他说:“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他说:“不就是天上掉下来个东西么,今天掉下来,明天我们把它给射上去!” 他说:“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 他说:“不要服我,要服科学!”!

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中的很多人对于钱学森这位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师并不熟悉。拍摄《钱学森》这部影片,让更多人了解他,了解建国初那段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局势,了解今天的世界,珍惜今天的和平局面很有意义。

但是《钱学森》影片和钱学森其人对我们的启示不仅仅如此。首先我们应该应该意识到,在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背景下,拥有导弹等高端武器对于中国国家意义重大。只有用于导弹、原子弹、氢弹等高端武器,我们才能在美苏冷战中维护自身独立,维护国家安全。这不仅是当时的中国所面临的困境,也是所有在美苏争霸中饱受战争威胁的欧洲和亚非拉国家的共同心声。

其次,我们应该知道,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拥有发达先进的科学技术重大意义。早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意识到科学的重大社会价值,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二战中的德国,二战后的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争相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先后加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行列。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原子能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依然方兴未艾。今天的国际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科技的竞争。

再三,《钱学森》影片告诉我们,有国家意识的人是幸福的,有民族意识的人是幸福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爱国的意识,它深藏在我们内心的某一处,经常被我们忽略。我们对某些社会现象不满,对某些政策制度有意见,对一些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看法,是因为我们希望这个国家更好,希望他的政策制度更加符合实际,希望我们的人民受到我们国家的重视。甚至有时候我们怒其不争,行为过火。这些都能理解。了解钱学森大师的人生经历,让我们再一次反思我们的爱国热情。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爱国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把你的能力献给他而不是对手。在钱学森回国前,杜布里奇校长很不解地问他:“你回去能做什么呢?”钱学森回答:“回到我的祖国,我总是能做些什么,也许,我还可以种苹果。” 为这个国家做贡献,即便是种苹果,这也是一种幸福。

再次,《钱学森》影片告诉我们,有才能的人是永远不会受到歧视的。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有着比较严重的种族歧视的国家。但是,作为一个华人,一个黄种人,我们没有看到这种歧视。甚至今天美国总统奥巴马,作为一个黑人登上美国总统的宝座,从美国建国到今天,这是第一次。所以,不要找任何借口为自己的不成功开脱。种族歧视固然存在,但是才能永远不会被歧视。

最后我要说的是,真正的大师一定是纯粹的人,没有任何物欲要求的。而纯粹的人一定是无敌的。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有各种的欲望,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中国人对物质的追求无止境、无理由甚至是不择手段。当我们回头看看上世纪中期的科学大师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看看民国时期的学术大师沈从文、陈寅恪、冯友兰、蔡元培,我们还有什么可说呢。

让我们记住,一个人,为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倾尽毕生心血,最后做成了,这个人,他叫钱学森。

《大村官》观后感


主人公的事迹在我们面前生动展示了村官的艰难,并非演绎如此,事实的确存在。平实真挚的情感直接触动我们的内心。我们自愿放弃城市舒适的生活,为了理想奋斗在农村基层一线,由于工作的地域、时间等关系,也的确忠孝难两全,对上,无法为老人近孝道;对下,难以教育子女。虽然难尽我们应该对家庭所担当的责任。但是我们以行动实践了曾经面对国家“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铁誓。我们的村官的宗旨:不追求名利,踏实的为农村建设做贡献;不为仕途,努力实现新时代大学生村官的人生价值。

剧中的种种情节引起我的深思和反省。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任职和锻炼本是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实际需要和远大的战略部署、从优化农村基层的角度、从严峻的就业形势考虑而出台的一项政策,激励大学生学以至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在实际工作上由于我们当中有些人自身态度不正、定位不准、意志不坚,以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正确认识往往将这一良好的政策错误看待。从大学生村官自身的角度,或许有人将这种经历与户口、前程、甚至是政治资本联系起来,有人在择业过程中往往把它当作最后的选择,从旁观者的角度,或许有人看不起大学生村官,将大学生村官看作是干不了实事、吃不了苦头的芽仔,忽视他们的工作和实际发挥的作用,不支持、不理会。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和现象。剧中主人公面对怀疑者和嘲讽者,他用自己的实际作为给了他们最好的回答。我们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生力量,应当珍惜这样的人生机遇。既然来做“村官”,没有端正自身态度之前,不要轻易把这种经历作为今后人生的跳板;既然来做“村官”,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前,不要挑剔条件的艰苦、环境的恶劣。沉下心来,多学习、多锻炼、多动脑,立足工作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朴素真挚的情感、扎实勤恳的作风,主动服务农村、服务群众。我们自身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正确的角色定位是做好今后工作的前提。

党和国家制定的村官政策给了我们一个实施理想抱负的机会以及最强有力的支持,为我们人生的舞台打造了出夯实的基础,我们更该好好珍惜和把握。各类时代造就的英雄模范都是我辈学习的榜样,模范们的心路成长和奋斗精神,不仅是为广大机关干部,更是为我们大学生村官展示出了一条到基层锻炼成长的人生之路。农村基层、农民群众同样需要我们扎实、勤恳的工作,多了解实际、多动点脑筋,真正能做点实事。我们的工作不是混日子、不是走过场,我应该主动去做点什么,对于如何对待群众、组织、责任、人生,都应该有重新的认识和思考。大学生的身份和知识素养不应该是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民群众产生隔阂的缘由。因此,不要刻意地保持距离感,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传达和解读国家政策;多到农民家里坐一坐、聊一聊,倾听他们的心声,多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多做一些有实际效用的社会调研,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有益的参考。用朴实真挚的情感对待群众。

我们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组织的信任和支持,坚决实行党组织的纪律团结性。作为年轻的共产党员我们处于基层第一线,我们的工作是组织的重托,我们的言行和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关系党今后的发展。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修身立德、弘扬正气,坚守底线,对得起群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以人民群众的信任所赋予我们的使命感对待责任。责任胜于能力,没有责任感的人,即使再有才华和能力,也不会把工作做好。认真负责的态度会使我们在面对任何困难和挫折时,发挥顽强的勇气和力量。作为“村官”,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农村基层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是我们现在无法预料的,不要以为大学生来做“村官”就是委屈了自己,不要以为这是大材小用,要想做好大事,先从小事做起。

村官的经历对于我来说是人生的考验。或许会受一些委屈甚至是精神上、心理上的打击。态度决定人生,人生的路还很漫长,我相信在广大群众和党的支持下胜任时代对我工作的要求,平和的心境、乐观的态度、虚怀若谷的精神有助于从容面对复杂的工作和人际。不要只看眼前,着眼于将来。不要计较得失,摆正姿态,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开阔胸怀面对困难。让我的人生活得有价值。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我热爱的工作。

电影《雷锋》观后感


或者是我们的想法不一样,虽然走在一起但终点不一样。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技巧的观点来评论它,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雷锋》观后感”,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雷锋的精神我们要时时刻刻学习,要争做文明好少年。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雷锋小的时候也经常帮助别人。我记得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看见雷锋为了帮助老奶奶,自己却在外边淋雨,背上还背着老奶奶的孙子,雷锋背着她的孙子还要走二十多里路,因为这位老奶奶想去她的儿媳妇家,正巧下了一场大暴雨,所以她才没办法的。

雷锋把老奶奶和她的孙子送到了她的儿媳妇家,老奶奶把在路上的事,一字不漏的说了出来,本来老奶奶想叫儿媳烧一碗姜汤给雷锋喝。可是一转眼人就不见了,老奶奶嘴里好像还说道:“真是好人啊!”

还有雷锋的战友,王大力也学着雷锋帮助别人,王大力在火车站的时候,看到一位老有奶抱着孩子,那位老奶奶说她的车票不见了,好像是去往张家团的火车票,王大力听见了。连忙拿了钱去买张家团的火车票。还对老奶奶说他找到了。

我们看,我们身边的像雷锋叔叔的好人很多,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的精神,争做文明好少年。

《雷锋》观后感

在学校的时候,我看了电影《雷锋》。我很高兴又能学习到革命先辈的感人故事了。

电影主要讲了雷锋叔叔最为突出的几件问为人民利益服务的事情。片中讲述雷锋起初一心想上战场,为国争光。后来听了指导员的开导,为人民服务,不分时间,不分先后,不分岗位。雷锋醒悟过来了。指导员送给雷锋一套《毛泽东选集》,这还是上级奖励给指导员的呢!从此雷锋只要一有时间,就捧起书本努力学习。他认真看了《毛泽东选集》后总结出:每一个战士都是一个螺丝钉,他要做革命中的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后来,他就不断的为人民做好事。假日休息时间到工地去搬运砖块;送老大娘到目的地;捐钱给灾区;帮小学生一起植树等等。雷锋做好事从不留下姓名。就这样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地光辉事迹。我看了心情非常激动。雷锋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爸爸给日本人杀害了,妈妈被地主逼死了,哥哥在地主家干活累死了,弟弟在妈妈的怀里饿死了,雷锋一个人,孤苦伶仃。这也告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来之不易,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雷锋叔叔那种助人为乐,节约的好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星期天,雷锋叔叔的战友王大力把连队所有战士的袜子和衣服都洗了,雷锋找不到自己的袜子了,他就到处寻找。这是他的战友王大力就说:"雷锋,你有那么多钱,怎么舍不得买一双新的啊,你瞧,你这双袜子都好几个破洞了,穿在脚上不嫌的难受啊?”雷锋叔叔说:“只要不耽误我的工作就行,好坏没有关系。咱们军人不是把袜子穿给别人看的。”这几句话体现出雷锋叔叔的勤俭节约的好精神。他每个月只有6块钱津贴,他却把钱存进银行,雷锋叔叔把省下来的钱全部捐给了灾区人民,那时候中国人民都还很穷,他自己却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宁做革命的螺丝钉……”如今这首纪念雷锋的歌曲响彻全中国,我们也把每年的3月份作为学习雷锋活动月。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做好事,从我做起,为人民服务。

电影《生死牛玉儒》观后感


每个人的性格和想法都不一样,你不可能符合所有人的想法。心得体会是自己的所感所悟写下的文字,在生活上,大家都尝试过写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怎样才能将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生死牛玉儒》观后感”,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牛玉儒走了,在他担任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后的第493天,在他为官的第27个年头。他走了,千万人为他流下了难以抑制的泪水,包括屏幕上排成长队泣不成声的群众,也包括屏幕下坐在黑暗中满脸泪痕的我们。

感动,因为他的忠诚、激情,他面对生死的坚毅和无畏,以及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公仆情怀。

忠诚——这是牛玉儒信奉一生的最高信仰。对党的忠诚,是党的群众路线忠实践行者,对人民的忠诚,是一个为官者行使权力的原则基础。牛玉儒是一个对党忠诚的人,他说:“两元党费是小,可它代表着我们共产党员对党的根本态度和立场”;对人民忠诚,“一个市长如果不能把城市建好,那还要这个市长何用?”“如果一个市委书记做不好工作,那他当然也得下岗!”他因为盲道上一根电线杆大发雷霆,因为他是每一个盲人忠实的拐杖;他因为秘书倒上的酒是水而大为不快,因为他是面对每一笔投资诚信的证明。忠诚二字,是烙在他心里的一块印记,更是他为人处事的行为基准。

激情——这是牛玉儒奋斗一生的最大力量。“自加压力,不留余地,奋力前行”——这激情四溢的十二个字,是他感叹“时不我待”时的肺腑之言,是他4天跑了5个城市,从南到北行程万余公里,考察了4家著名企业和两个城市时的真实的写照。引黄入呼、两河改造、36条主次干道的新建、扩建和50条小街巷改造使得呼和浩特与拥堵脏乱道了再见;新增的1000万平方米绿地,新栽的3万多棵绿化树木,新建和改造的20个公园广场等等,使得这个昔日被称为县城的城市变成了一座苍翠葱郁的大花园。牛玉儒的激情让他在病榻上作出“3天下地,7天拆线,15天出院”的决定,让他在住院的三个多月里辗转于北京和呼市三次,让他在非典时期40多天吃住办公室、工作在最危险的第一线,让他扔掉准备好的40分钟的演讲稿,拖着病体在市委九届六次全委会上作了2个小时20分钟的即兴演讲……他的生命是激情燃烧的生命,他的人生是激情碰撞的人生。

公仆——这是牛玉儒工作一生最准确的自我定位。xx年除夕,牛玉儒接受呼市电视台的专访。记者问他,作为呼市这个“大家庭”的家长,新的一年有什么新的打算?谁也没觉得这句挺有亲和力的话里有什么不妥。但牛玉儒却温和而坚决地纠正她:“我不是‘大家’的家长,我是为‘大家’服务的,这个位置一定要摆正。”他是人民公仆,所以当他的亲戚找他安排工作时,他总是铁着脸拒绝。他说:“我是牛家最不孝的儿子,但我的权利是人民给我的,不属于我自己,我不能随便支配。”亲戚们看着这个身居高位的市委书记,埋怨他一句话的事也不给办。而就是这样一个铁面无私的包龙图,会因为一封下岗职工的来信而亲自出访;会因为一篇反映群众困难的文章而立即批示相关部门着手解决;会因为看到一个没有井盖的阴井而大动肝火;会因为碰到一个乞丐而专门折回去悄悄塞些钱……“为官就是做事”——这是牛玉儒的为官之道。“越是骂你六亲不认,百姓赞扬你的声音就越高”——这是牛玉儒的父亲给予儿子的殷切希望和谆谆教诲。做一个大公无私、一身正气的人民公仆——父亲实现了希望、儿子尽到了责任。

然而,就是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人,死亡最终还是没有放慢自己的脚步。牛玉儒走了,留下他未竟的事业,留下他眷恋的亲人,留下他对呼市人民深深地爱和不舍,静静地走了……他走了,但他问心无愧。怎样才能做一个班子的好领导、一个党的好干部、一个人民的贴心人?面对这些问题,他用他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坚持原则、顾全大局的坚强党性和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向世人交付了一份圆满的答卷。他走了,但他把他火热的激情留给了我们。他在生死面前的刚毅、他在考验面前的坚定、他的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必将成为一份用之不竭的财富,代代相传。在他光辉精神的指引下,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公仆、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沿着他走过的道路,坚定、勇敢地走下去,走过艰难险阻,走向美好的明天!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说到底每个人的活法想法看法不同,你想要的未必是我想要的。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你是否会写相关心得体会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电影《焦裕禄》观后感”,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陈耕

四月十七日下午,村党支部组织全村党员观看电影《焦裕禄》,对于年近七十的我,看完这部片子,我的感想只有四个字:震撼和愧疚。

当我看到片头兰考万人为焦书记送葬,老百姓齐刷刷跪倒一片,再加上动情的撕心裂肺的哭声,在场的党员(当然也包括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因为我的心灵受到了撞击,受到了震撼。焦裕禄到兰考任书记才一年四个月,就受到兰考人民这样的拥戴,给予这样高的待遇,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他到兰考都看到了什么?

——他上任的当天就在火车站看到了大批的灾民背井离乡逃往外地;

——他看到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给黄河古道上的兰考人民带来的灾难和贫困;

——他看到县里的干部人心不稳、思想混乱、作风涣散、缺乏斗志,纷纷要求调走的场面;…… 他在兰考都干了些什么?

——面对这些困难,他没有退缩,没有彷徨,不顾外界对他的非议,拖着病体,带着县里一些还有良知的干部,从解决群众如何度过灾荒入手,顶着风沙,冒着大雨,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为改变兰考落后面貌奔走在乡间田里,而伴随他的是一辆驮着打了四十六个补丁的被子和有着三十五个补丁的褥子的自行车。

这样的干部他会犯形式主义的错误吗?他会高高在上成为一个官僚吗?他会不顾群众疾苦自己去享受吗?他会整天出入高档会馆和一帮富豪花天酒地尽享奢靡吗?焦裕禄同志他完全践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言,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当今党内“四风”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动摇了党的执政根基。党章“总纲”中关于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实现四项基本要求中的第三项早就提醒我们: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所以在群众路线教育中把焦裕禄做为实践群众路线的榜样和正能量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切合实际的。

人都是要死的。当我们的干部走到人生终点时,能受到像焦裕禄那样的待遇,即就是千分之一,那也就含笑九泉了。虽然重比不了泰山,起码不至于轻于鸿毛。

再就是对照焦裕禄回想起过去我非常愧疚。我六八年高中毕业抱着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决心返乡当农民。一回家就被选为队长,也干了一些事情。把一个劳动日值只有四毛五分钱的穷队用了一年时间提高到九毛五分钱;重修了生产队的饲养室;联合南头三个队给旱地打了深水井;给集体买了拖拉机添了牲口等等。然而我被困难吓倒了,没有顶住错误路线错误政策带来的压力,没有抵挡住城市优越生活对我的诱惑,三年后我还是离开了家乡到了工厂,当了一名改变家乡面貌的逃兵。尽管我在工厂入了党,但最终没有实现我改变家乡面貌的人生理想,这将成为我终生的遗憾。如今我已告老还乡,然而时过境迁,已经为家乡出不了什么力了。对照焦裕禄,我更是无地自容。谁要我是一个逃兵呢?

礼仪观后感


有些事情解决不了不如换个想法,像数学定理一样,它还有逆定理。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心里有一些收获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对思维的训练。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礼仪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与人交往的日益频繁,文明礼仪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商务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学习礼仪知识,运用礼仪规范,对提高我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观看了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谈礼仪》的系列讲座。金教授的讲座理论联系实际,他用诙谐幽默的讲解,让大家在笑声中不仅对礼仪有了更多的了解,更认识到了礼仪对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生活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给予我们了很大的教育和启示,同时,也使我们收获到甚多。
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中华儿女一直将文明礼仪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如今,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文明礼仪更显得尤为重要,它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可谓包罗万象,无处不在。一个人的举止、表情、谈吐、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都能展示一个人的文明素质、自身修养。人际关系变化无常,如果运用的恰当,将会成为开启财富的钥匙;但如果运用的不好,它则会变成一条阻碍成功的磐石。我们平时也曾注意到,一个学生关注老师的气质风度、行为仪表,往往胜过关注老师的文凭;一个家长对一个教师的信任或不信任,很多时候只是来自一、两次的谈话和交往。由此,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教师具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和文明的礼仪对工作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我将努力注重四个方面的提高:一是强化自律意识,提高自身服务能力;二是端正思想态度,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三是讲究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礼仪水平;四是注重学以致用,提高工作效率。
人和人之间,有接触才会有了解,有了解才能进行沟通,有了沟通才会产生互动。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学习并掌握礼仪的内容和要求是非常必要的,在观看了金xx教授的讲座之后,我觉得我在礼仪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我深深地觉得,无论在每时每刻,每事每处,每个环节,都应该讲礼仪、用礼仪。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我将会更加注重细节,努力提高个人的文明素质、自身修养,树立自身形象,努力把所学到的礼仪知识运用起来。

《中华礼仪与人文精神》观后感

观看了彭z教授的视频讲座,让我对中华礼仪与人文精神有了更深入、更详细的理解。

在视频中,就中华礼仪与人文精神,教授首先提出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20世纪是一个文化的世纪,不同于西方社会用宗教来管理,中国社会是以礼仪来管理的,把无形的道德理性转化为一条条礼仪来管理。第二个问题:礼仪与中国人文精神。人文两字最早出现在《周易》里,将人与礼联系到一起。通过礼仪将人与自然的和谐、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和谐、人际的和谐、在人际社会人身是和谐结合到一起。第三个问题:礼与君子风范。在日常生活和与他人的交往中要保持君子风范,做到礼容、敬语与谦语、坐立与席次等符合礼的标准。第四个问题:礼仪要体现民族的主体性。凡是进化到文明阶段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礼仪,只有野蛮民族没有礼仪。我们既要发扬自己的民族礼仪,同时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礼仪。我们要有民族自尊要有民族礼仪,不能随波逐流,需要坚定本族礼仪,让中华礼仪立于世界礼仪之林。

观讲礼仪有感3

听了这次金教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谈无时不在,做一个有素养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在金教授的“与人交谈”、“接听电话”礼仪中,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交谈是一种艺术,关乎的是每一个细节,所以,不管是在语言还是在举止上都要多加注意让好的方面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在“电话礼仪”中,金教授从接、听两方面做了讲述,一,接电话礼仪:1、接听电话要及时(铃响不过三声)2、通话语言要规范3、若遇掉线时则需及时回电。二,打电话礼仪:1、择时通话2、通话三分钟原则3、若拨错电话要道歉4、代人接听电话若遇对方所找人不在,则先告诉对方所找人不在,再问来系何人为何事。除此之外金教授还讲述了谁先挂电话的问题则是地位高者先挂。
在“与人交谈”礼仪中,金教授传授我们很多,首先使用尊称就高不就低,交谈时要以对方为中心、接受对方、善于肯定对方。最主要的与人交谈之前需注意1、摆正位置2、端正态度。另外金教授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讲述,一,交谈时哪些问题最重要:1、语气要细语柔声2、善于和交谈对象互动3、尊重对方;二,交谈时五不准:1、不打断对方2、不补充对方3、少说多听4、不纠正对方5、不质疑对方;三,与外人交谈时六不准:1、不非议党和政2、不涉及国家与商业机密3、不非议交往对象4、不在背后议论领导、同事5、不谈论格调不高问题6、不涉及个人隐私;四,交谈时五不问:1、不问收入2、不问年龄3、不问婚姻家庭4、不问健康问题5、不问个人经历。

《清新茉莉》观后感


百名优模影片中,《清新茉莉》讲的是佳木斯第十九中学青年女教师张丽莉的模范事迹。她的英雄壮举和她的平凡小事一样,深深地感动着我。

1984年出生的张丽莉自小品学兼优,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她出生于教师家庭。耳濡目染,教师的奉献精神和安于清贫和敬业精神以及她舍身救人的大无畏精神都来自于她的父母和学校赋予她的良好教育。

xx年5月8日,这天夜里,张丽莉与放晚学回家的学生一起走在街道上。一辆失控的大客车突然向学生撞过来,张丽莉猛地向前一扑,将车前的两个学生推到一边,她自己却倒在了血泊之中,当同事抢救她时,她呼吸微弱,但还坚持问:孩子们怎么样了?

那一夜,张丽莉的心跳成了这座城市最牵挂的节奏,经过连续多日的抢救,张丽莉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她却永远失去了双腿。亲人和同事不敢想象,她醒来后的第一反应是怎么样的。可是,她醒来时,一声平静的“谢谢!”令所有的人感动不已。看到这里我抑制不住奔涌的泪水,她的伤残让人感同身受,换作自己,我可能吵闹不休,悲恸欲绝。不敢想象失去双腿的日子可怎么过。

张丽莉是坚强的、乐观的,她对党的追求、对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对困难学生的无私援助都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好好学习。她是人民教师的榜样和楷模!

被张丽莉无私捐助的学生,被张丽莉精心教导的学生,被张丽莉英勇救出的学生是那么深爱着丽莉老师。在她抢救期间,在她住院期间,在她康复期间,总有孩子们关注和守护。xx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写道:别哭,孩子,那是你人生最美丽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双腿,却给自己插上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很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张丽莉用信念诠释理想,用生命点燃希望……

我要努力向张丽莉学习,学习她的敬业精神,学习她英勇救人的英雄壮举,学习她无私关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她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习她对党的不懈追求和赤诚!

我要努力学习十八大精神,学习中央至地方关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文件和理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努力反思、努力查摆,在反思和查摆中解决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三大重要任务。在三个环节上下到功夫。力争把我校支部锻炼成无四风之害、坚强而富有凝聚务的战斗堡垒。努力把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摆在首要位置,出现一起解决一起。使学校成为家长满意、师生满意、社会满意的和谐大家庭。

无忧淘文网fw92.com心得体会频道为您提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帮助您在撰写心得体会路上有所参考,本文《《信仰》观后感》由我们收集整理而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访问我们的“信仰观后感”专题。谢谢!

文章来源:http://m.fw92.com/f/18255.html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