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淘文网

心理学读后感

2022-12-14 心理学读后感

心理学读后感范文合集。

读书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书中重新发现生活,更准确地理解生活的艺术。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写关于作品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应该注意哪些要素呢?以下是由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学读后感范文”,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心理学读后感范文 篇1

对这本书感兴趣,是被这本书封面上的一段话所打动: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突然觉得教育原来也是一件很诗意的事,很想做那摇动树的树、推动云的云、唤醒灵魂的灵魂。所以我开始读这本书。这本书有四个篇章,54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编者收集的各种案例,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将实践与理论融会贯通。每一个篇章读后都让我觉得豁然开朗。

我自己把对这本书的感触总结为三组关键词。

1:幸福与快乐

书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教师一种全新的心情,那就是幸福和快乐!长期工作在一线,往往会出现倦怠,心胸也逐渐狭隘。书中的第一章就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做一名快乐的教师。书中第4章节中所说的教师幸福的加减乘除法则让我感触特别深刻:加法,就是在每次忧患中都看到机会。减法,就是要学会给自己减压。乘法,就是要不断的读书和学习。除法,把每一个小步都看成目标。的确,做好教育的每一件小事,才能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布置好一个整洁明亮的教室,是一种快乐;上一堂令自己和学生满意的好课是一种快乐;帮助办公室的同事也是一种快乐只为一份薪水毫不情愿的工作着,只会让我们偏离教育的幸福,更会使自己一颗年轻的心越来越快的走向衰老。所以,我也真心的呼吁所有的同事们:做一个幸福和快乐的教师吧!

2:沟通与互动

书中从让学生学会触摸幸福, 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走出焦虑的深谷,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等18个小章节来阐述教师该怎样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生进行沟通。走进孩子心灵除了要有师爱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多和孩子沟通,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样孩子就会信任你,而你就会不仅是他的良师,更是他的益友。平时,我们应该注意我们与学生们沟通的细节,如沟通的距离,是站在高高讲台上大声喝斥,还是常常与他们坐下来促膝长谈,又如,沟通时的方式,有时候孩子们正在为自己辩解的时候,老师们往往是先入为主,不给于解释的机会,武断的认为他又做坏事了。其实,就是真的发现孩子做错了,也要允许他们申辩。这样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反之,会他们滋长一种抵触情绪。沟通是架起心灵的桥梁,请不要吝啬我们的语言,耐心地多和孩子沟通吧。

书中还从 教师需有独特的教学风格、 让幽默唤起课堂教学的活力、 课堂教学需师生互动 、课堂中需把握好心理激励的契机等32个章节来阐述教师教学和课堂管理中最需要的心理学。一个孩子有所收获的活动一定是个充满激情的互动的过程,书中说到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充满爱的激情。如果教学活动中你总是泛泛而谈,那么它就是死水一潭。如果老师充满了激情,用心的投入,学生在活动中就会有情感的起伏,这样才能让课堂真正的互动起来。所以教师不应该只是知识渊博的,更应该是阳光的、活力的、风趣的、幽默的,在互动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把握好心理激励,它可以让课堂互动散发出奇异的光彩。

3:反思与成长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再优秀的老师,再成功的教学,也会有瑕疵。反思是对自己工作非常有帮助的一件事。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读了书中第四十六章节做一名反思型教师,受益匪浅。反思是一种理念、一种方法、一种技能、也是一种境界。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育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我也非常希望自己在今后不断的反思中迅速的成长起来,取得更大的进步。

《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一本好书,愿与大家共同分享!

心理学读后感范文 篇2

刚刚用两个星期把这本书看完,觉得如果不写写自己的想法,很有可能会让我的阅读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黑川雅之在《设计与死》中写到:

学习和创作的关系可想象为“呼吸”。

有入有出才能提高,所以要勤动手勤思考,遂成此文。言归正传:

诺曼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用户提到了一个无比崇高的位置,真正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在现在可能已经是常见的看法,但在当时却被大多数的设计师所忽略,设计变成了设计师的个人秀,但往往倒霉的却是用户。

诺曼在书中十分注重强调设计的易理解性和可视性。特别是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在生活中使用的产品越来越复杂,产品的工作原理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用户的常识范围。所以设计师应该减小产品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一个崭新的产品,即使它利用了全新的技术,也能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能有一种亲切感,能够非常顺畅的完成操作。这就要求产品的操作方法要符合用户的常识和习惯。也许有人认为应该也有例外,比如苹果手机,在使用方法上可以说是完全打破了用户对手机的使用习惯。但是我们应该要意识到苹果让人与手机之间的交互变得更加直接和自然,它的设计是在做一个减法,所以人们很容易就接受了它,甚至爱上了它。苹果的用户往往很难再使用其他手机,就是因为苹果手机的`使用体验是有着很强的特色的,一旦习惯了就不想再改变。

再说可视性。诺曼提出了:

绝大多数的日常知识储存于外部世界,而非人的头脑中。

也就是说只有在被外部世界所刺激时那些知识才会被人们意识到,这种刺激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认知心理学就是这些信息的接收、转化和理解的过程。人们头脑中的“内部世界”是与“外部世界”进行着持续不断的信息交流转化的,而“内部世界”的处理结果就是人们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又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外部世界”。这样一个完整的循环就形成了。所以设计师想要产品能够被正确地使用,就要提高产品的可视性,能够让用户正确迅速的理解设计师的意图。

诺曼在书中举了很多很多的例子,这些例子都是生活细微处的小例子,有他自己经历过的,也有其他人的经历。所谓见微知著也不过如此吧,作为一个设计师就应该有这样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领悟力。从“门”到“开关”,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却把最深奥的设计原理体现的明明白白。设计是生活的一部分,设计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许设计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药到病除的良药,但设计是“盐”,一点点便可让生活有滋有味。

但是,这本书也给我了一个疑惑,那就是用户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现在很流行的用户体验设计,用户调研,但是调研的结果和数据也不是那么可靠。用户有时候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像那个有名的福特和马的故事。我们要做的是以一个设计师的专业的视角,帮助用户找到他们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需求。可是似乎只有实践才能证明设计师的想法是真正切合用户的需求的,否则就只是设计师自己的YY而已了。fw92.com

有的设计师会比较想坚持自我,就是做自己喜欢的设计,总有与他们品味相同的人会喜欢他们的设计的。这似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计风格,似乎也都有可取之处,但是中间的度很难把握。只有经验丰富的设计师,才能做到随心所欲吧。

心理学读后感范文 篇3

《英语有效教学》读后感暑假读《有效教学的案例与故事》读后感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教师礼仪》读后感读《塑造教师》读后感详见正文;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为此,教师要想真正教育好学生、真正搞好教学,首先就要了解、懂得心理学,其次就要掌握、应用好心理学。这学期,我们有机会拜读《教师最需要的心理学》一本,该书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它实在、朴实,每个小的章节都有编者收集的各种案例,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将实践与理论融会贯通,让阅读者一目了然。让我们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通过阅读本书,我们收获了一种心情、一种声音、一种活力和一种魅力。

心理学读后感范文 篇4

读了《销售要懂心理学》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做销售这一行我们不应该有敷衍的心理,如果对顾客敷衍是对我们销售人员业绩的致命打击。怀有敷衍心理的销售人员往往会在工作中缺乏上进心,不追求完美,退而求其次,觉得凑合一下就行了,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做的那么好,从而消极应付,蒙混过关。

敷衍的心理一方面是由销售员的工作环境造成的。人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总是渴望得到必要的心理安慰和,如果销售员付出了努力而得不到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满足,无法获取成就感和归属感,就会失去应有的责任心,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工作。

另一方面,敷衍心理更是源自销售员的不思上进的消极心态。态度决定一切,积极的态度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使人充满动力的努力工作,而消极的工作态度则会让人失去,缺少责任心。

人都是有惰性的,谁都想躲在温暖舒适的家中看电视,而不愿意在外面东奔西跑,被风吹雨淋。而销售员的工作避免不了辛苦的奔波,而且有时还遭受顾客的冷落和白眼,很容易让销售员遭受心理上的打击,使积极的心态渐渐退去,而人性的缺点显露出来。这样就使得销售员把自己游离到工作之外,对工作便开始凑合应付。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对于超出自己职责的事一概不理不睬,访问顾客时也是马马虎虎,应付差事。对工作不负责任工作也会对你不负责任。最终销售员也会因为自己的消极表现而影响自己的业绩和公司形象,也不利于自身长远的发展。

以敷衍的心理去对待工作,既是对公司、对顾客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不要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位置上,只有深入其中,以公司骄傲的一份子去努力工作,自然会获得应有的回报。

因此销售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答应顾客的事要认真努力完成,对顾客也一定不能敷衍了事,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并为之努力,才会最终实现自己的和价值。

心理学读后感范文 篇5

心理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我看完《心理学的故事》后还是不能很好地明白它。希望能通过学习而对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

心理学联系的学科非常广泛,如生物、医学、物理等,所以心理学也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心理学的用途也非常广泛。老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才可以很好地教育学生,才能对学生青春期做出来的事进行科学的处理。所以,现在的老师在学习时都要学习心理学。经营者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才可以卖出商品,因此他们都有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心理学真的无处不在。有人说:了解人的心理由如察言观色,会做人的人无论在哪个朝代、社会都可以活得很好,因为他们懂得人的心理,也可以利用它来让你的家庭更加和睦、快乐、幸福。

接触心理学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日子里,我从中学到了,也感悟了许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现象都可以用心理学去分析、解决,就越发感觉到心理学的魅力。

由美国作家墨顿亨特着的《心理学故事》讲述了不同的学家的心理理论,这本书其实可以当做一本很好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因为情节比一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生动、有趣,所以不会显得枯燥无味,我在看书的过程也不会因为太难看懂或者无趣而中断我的看书热情。

第一章为我们介绍了众多的学者们,心理学家亦或是无心插柳的学者们,他们大多的都是你所熟知的先哲们,他们的思想,他们曾参与涉及心理学的故事,每一句都很值得我们深深地去品味一番。详细的内容介绍,使得我们很简单的就可以了解到各个学者们的思想和理论,就如你会发现在哲人希波克拉底的眼里,人的情绪和情感都是来源于大脑,人的喜悦、悲伤、忧郁以及眼泪都是来自与大脑。

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秘密花园。我们守口如瓶,我们学会遗忘伤痕,可是某些深藏的记忆,却拥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那是连我们自己也渐渐难以了解的世界。岁月可以埋藏真相,却很难真正磨灭潜意识里那些模糊的影像,它们常常窜入梦呓,有时也侵蚀意志。我们谁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说我们的精神没有疮痍,我们的心灵不曾哭泣,只是我们残存的意志,在努力维系那根已经绷紧的弦。生活的麻木不仁与内心的苦痛不安,源于对角色的绝对界定,源于心理学的缺失。感谢心理学,在我们茫然无措的时候,陪着我们走下去。

心理学联系的学科非常广泛,如生物、医学、物理等,所以心理学也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心理学的用途也非常广泛。老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才可以很好地教育学生,才能对学生青春期做出来的事进行科学的处理。所以,现在的老师在学习时都要学习心理学。经营者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才可以卖出商品,因此他们都有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我是学营销的,以后可能会从事销售方面的工作,所以也应该要了解消费者的心离才可以很好地进行工作。

古人有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就是这个道理。心理学的妙用不仅仅可以了解别人的思想还可以治愈心理的伤口。而这本书使我更加了解心理学和了解自己,朋友。

心理学读后感范文 篇6

陈老师在第一节上课的时候就介绍了这本书,说这是一本很通俗易懂的书,很适合刚开始接触心理学或者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读,而且还给了现身说法,她自己就是有这本书引入社会心理学领域的,读者本书就跟读言情小说或者故事一样,很引人入胜,这一说法极大地激起了我看这本书欲望,而且我的现状也比较适合这本书的目标人群,所以,就从图书馆借来了这本年代很久远的书(从它发黄的书纸,重订的书皮,还有手工的装订可以看出来),虽然它很破很旧,但内容确实很吸引人,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它读完了,它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们日常的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深藏在一个很普通事件之后的心理学理论,而且人们的行为一般都遵从这个理论,不管你有无意识。

由于这本书已经读过了将近一个月了,所以有些具体的内容已经记不得了,现在重新来写读书报告,我想对那几个我印象比较深的观点和大家平常都比较感兴趣的观点在本书中的阐述做一下简要概括,希望可以对日常的行为指导有所帮助,也能够促进大家更好的了解自己。

首先是从众心理,人有时候为什么违背自己的内心而去附和别人,为什么有时候会做出与自己观点相矛盾的决定?其实,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在没有学心理学之前,一般称之为“跟风”,社会上的跟风现象很严重,小到买一件商品,大到做出自己的人生规划,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被别人左右,在被别人的观点和态度影响,这是为什么呢?作者通过了一系列的实验表明,人的从众心理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希望通过跟别人观点一致而被喜欢,被接纳,另一个就是希望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希望自己是对的,既然大家都这么样,那这样就应该是对的,所以我要放弃我原来的错的而选择对的,所以,就自然而然造成了从众现象,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在一个寝室四个人的卧谈会中,大家谈到了不久后将要举行的一个学生会主席选举,有两个候选人A,B ,他们也都做过了竞选宣言,当谈到此事的时候,寝室四个人中的三个人都很支持A同学,认为他很有能力,而且人员也比较好,到时候肯定会选他,而只有一个人当前的个人倾向是倾向B的,这时候他就会选择沉默,开始思考自己原来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的,认为自己可能是对A了解的还不够,可能他确实有一个学生会主席所需要的品质,而B可能只是口头说说而已并不能真正使人信服,或者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他表面上跟他们仨个人一致,认为会支持A,而在心理并不是这样想的,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应和他人而不至于使自己被孤立,希望得到他人的喜欢,所以,从这件事情来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从众心理的各种原因及行为。

第二章是关于人的态度和心理的研究,这跟我们前几天学的内容相吻合,就是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人往往会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通过寻找借口来减轻自己的不协调感,比如说一个战士,在战场上开枪打死了很多敌对国无辜的平民百姓,这时他的行为就与他的认知“我是一个好人”发生了矛盾,这时候,他就开始为自己辩解,我开枪射击是听从上级的指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胜利,才能得到人民的喜爱,我是一个勇敢的战士,这时候,那种罪恶感就会降低,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刺激理论,当你让一个生态保护主义者发表一篇关于应该允许人们不杀猎物的文章时,这种要求与他的道德观念相违背,然而,如果你利用刺激理论,给他一大笔文章发表费,这时候他也许会写此类的文章,他给自己的借口就是我这样做会得到一大笔钱,而且并不会对社会上人们的观点造成较大的影响,但在他的内心,他的生态保护主义是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的,而当你用一点很微小的报酬强迫一个无烟论者发表一篇关于吸烟能够提高人的精神状态,增加工作效率的文章时,这时一个人不能从外在的理由来说服自己接受这个要求,就开始从内在改变自己,说服自己其实吸烟也确实能给人带来一些切实的好处,然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态度,这就是激励与态度改变的关系,个体内在不协调时,激励越强,态度改变越小。

还有个理论是关于人际交往的,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喜爱,众所周知,人们往往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但在喜欢自己的人中,又分为很多个不同的类型,有的从一开始就对自己产生极大的兴趣,一直到最后,有的对我们的喜爱逐步降低,而有些人则对我们的喜爱逐步上升,或者是从一开始的讨厌到最后的慢慢接触慢慢喜爱,而且越来越强,心理学家经过实验表明,人们往往更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爱程度逐步上升的人,例如,让一个被试者参加一个晚会,让两个研究人员分别扮演两位男嘉宾,一位从一开始就一直夸赞被试者,而另一个一开始只是做了简单的认识,而由于中途被试者帮助他解决了一些小小的尴尬,两人才有了正式的接触,工作人员也在朋友面前夸赞了被试者,晚会结束后,访问女被试者对两位工作者的印象发现,她更喜欢后者,而不是那个从一开始就夸赞自己的人。

还有一章的论述是关于人们对完美的看法,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追求完美,然而,我们真的认为完美的就是最好的吗?其实不然,心理学家的一系列实验和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种种表现表明,对于一个人而言,人们往往更倾向于喜欢一个有一点小小瑕疵的人,这样机会感觉自己与他的距离不是那么的遥远,就拿一个明星来说吧,他有很多的崇拜者,然而,有时候一篇负面报道(或者是童年喜欢打架啊,青年时吸过毒品啊,活着曾经因为破坏公物进过少改所啊之类的)不但不会降低他的人气,反而回应的更多的粉丝,因为人们觉得这样的一个偶像离自己的生活很近,这个不完美的人也很真实。九拿美国这次的大选来说吧,麦凯恩集团为了降低奥巴马的人气,爆料了许多关于他年轻时吸食海洛因的不良行为记录,然而人们并没有因此而对奥巴马进行指责或者怀疑,因为一个不那么完美有一点小瑕疵的人更容易让人接近,赢得大家的喜爱,所以,我们在平常的行为中,没必要实施时时自己的表现的相当完美,偶尔在大众面前“出一次丑”或许会为你赢得更多的朋友,因为人们往往不愿让自己的生活中有一个很完美的人让自己可望而不可即,活在自卑之中。

最后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研究“人为什么容易被自己爱的人伤害”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陌生人对我们的评价我们根本不在乎,最多只是生气,而对于自己爱的人,往往就变成了伤害,因为我们总是对自己爱的人提出很高的要求,抱很大的希望,然而,当他们一旦拒绝了我们的要求或者没有满足我们的愿望,达到我们的目标,我们就会感到很失望,深受伤,而且,同样的道理,我们会对我们爱的人的称赞感到理所当然,就拿一对夫妻来说吧,如果一个丈夫每天都会对妻子说“我爱你”这就会让妻子养成习惯,把丈夫的爱看成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突然有一天或者几天丈夫很忙,早上起床之后抓起公文包就上班去了,连早饭都没有时间吃,当然也没有跟妻子说“我爱你”,这时,妻子就感觉到很受伤,认为他已经不再爱她了,开始对自己视而不见了,然后就会向朋友哭诉自己的遭遇,感觉到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同样的,一个妻子对自己丈夫整天的欣赏和夸奖视而不见,而当一位陌生人夸奖了自己的时候就会兴奋半天,这充分说明了,一个人当你越在乎什么的时候,一旦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受到很大的伤害,而你所不经意间得到的东西,也会让你得到很大的满足。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人的一些日常行为及支配行为的心理因素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更加了解了人的内心活动,同时,也对心理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感谢这本书,也感谢老师的指引。

心理学读后感范文 篇7

《心理学的故事》,由美国作家墨顿亨特着,由李斯翻译。

这本虽然写的很易懂,但是不认真仔细的阅读也是不能品位出这本书所传达的知识,所以我只是认识阅读了个大概,只能说以后在仔细阅读了!

这本书其实可以当做一本很好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因为情节比一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生动、有趣,所以不会显得枯燥无味,我在看书的过程也不会因为太难看懂或者无趣 而中断我的看书热情。

看第一章,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的情绪和情感来源与大脑,人的喜悦、悲伤、忧郁以及眼泪都来自与大脑!

我刚来读大学的时候就学了《苏格拉底的答辩词》,虽然这篇文章和心理学的联系不是很深,但是从这篇文章之后,我知道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这两个着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并不认为心理学和哲学有多大关系,看过《心理学的故事》之后,才了解,心理学最早起源于哲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原来众多的文化之间是有这很深的联系。

柏拉图认为,肉体是腐朽的和堕落的,灵魂是不可玷污的,纯洁的;欲望和饥饿是麻烦和罪恶的源泉,而哲学的苦行生活是通往善的道路。肉体把各种爱和肉欲和恐惧和新奇的喜好尽数塞给我们我们成了伺服(肉体的)奴隶。如果我们有了对任何事物的真正的知识,我们就必须抛弃肉体灵魂自己会照看自身的一切。然后,我们会得到希望的智慧,变得纯洁,与纯洁的人对话而且,除了灵与肉的分离之外,还有什么别的纯洁可言呢?

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是参考了网上很多人见解,但是还不是很理解,我想只有仔仔细细看完书才能理解,不过这句话,我以后可以慢慢体会!

在第一章前科学心理学里,讲了很多的学者们,有是心理学家的,也有无心插柳的学者们,大多的都是很着名的,他们的思想,他们参与涉及心理学的故事,但是因为很详细,所以我们很简单的就可以了解到各个学者们的思想和理论。

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就像书上说的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以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就是要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心理学也是人类自我思维、行为方式认知和剖析,研究人类怎样感知外界信息和怎样进行信息内化处理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的科学。

书中有段对梅斯梅尔氏疗法的描述,使我对催眠法很是神奇,书中写到1882年,法国科学院接受了催眠法,认为它是一种与磁力无关的神经生理学现象。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心理学读后感范文 篇8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教师这一门职业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仅仅局限于本学科的知识已经无法胜任教学工作,应对新时代学生的变化。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九零后老师,更加要积极学习进修。其中心理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并加以实践,才能更好的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教学也会事倍功半。所以空闲时间我积极阅读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尤其是陶新华老师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读完之后受益匪浅。我深感教师有的时候真的要回到教育的起点,接纳学生们的一切,好与坏,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也才能够真正找到帮助孩子的方法。就像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成功的关键不是消除各项弱点,而是充分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性的建设性力量和美德。投入、活力、奉献、专注是人类共同的美德,教师更应该具有这样的美德,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这些美德,一定可以培养出更多幸福生活的学生,让自己的职业人生也丰富多彩,蓬勃发展。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班级小胖的故事。这个班我是在初二接的,在初一只是担任他们的地理老师,所以对小胖唯一的印象就是:他就是那个老是说yellow的地理课睡觉的捣蛋鬼。

接班后,我对班级的同学做了大概的了解,尤其关注了小胖。我发现其实他不是一个没有上进心和目标的人,反而存在着很多的优点。比如他值日工作一直很负责,每天早中晚都可以看到小胖拿着扫帚,弯着腰,打扫着教室外的那条走廊。再如每次换位置时,他总是会去帮助旁边的同学一起来搬桌子椅子,可见也是个热心的小伙子呢。小胖在语数外课堂上也尤其认真,书本上的笔记也是工工整整,初一的成绩也处在上游水平。但是情绪却时常大起大落,时而疯癫,时而悲伤。在班级中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哗众取宠。还喜欢说一些不好的话。我就问自己:难道他真的天生如此,背后有没有原因呢?

为了更好的去帮助小胖,我尝试着去了解他,发现他的优点,并在班级表扬他,告诉他,原来他可以做的很好。可能是我对他一开始表扬多于批评,他开始纵容自己。在一次跑操中违反纪律,在两个班级之间来回穿梭,经多次提醒却无效。我一怒之下,朝他吼道:你要么在班级的队伍中好好跑,要么滚出去。然后他就真的跑了。跑操结束后回到教室,我就在班级严厉的批评了他的这个行为,告诉他:你既然身为班级的一份子,就必须为班级出力,维护班级的荣誉。他愤愤的说:我不是4班的,我转班。我回答到:不可能,在娄江你只能是4班的学生,要么让你爸转学。生气的两个人,注定是没有什么好话的。小胖也没再讲话,可能也是第一次见到我这么严厉的对他。放学后我看到他一个人在走廊游荡,便把他喊了过来,问道:为什么跑操的时候跑掉呢?他赌气回答到:不是你让我滚的吗?我对他说:跑操时提醒了你多少次,你却还在捣乱,老师也不想说这话,你想想看这是不是你自己造成的?小胖沉默了。我接着说道:老师知道你可以做好,你也有一颗为班级的心,我们把这表现出来不好吗,为什么要用那种不好的行为来掩饰呢。以后如果你有不好的行为,老师还会严厉的批评,但是只针对你做的事情,不是对你这个人,希望你能接受,然后让自己更优秀。

我不知道这个行为这番谈话有没有效果,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让人欣慰的是某天早上的一次跑操,在我们跑了一半之后我看到小胖跟上来了,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很开心,为小胖开心。此后每次跑操,小胖再也不会像之前那样捣乱了。即使偶尔调皮,稍微提醒一下也可以做好了。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一年来,我和小胖,小胖和同学之间,总有这样那样的小摩擦小感动,但是信任也在慢慢建立,情感也在逐渐加深。到后来我才慢慢了解到,小胖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情绪起伏,看似倔强却又敏感脆弱,其实和他的家庭有关系,父母的离异是他不能接受的事情,找不到宣泄的口岸,所以他用这样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诉求,可能没有人真正关心过他需要什么,他哪里不开心了。我却越来越心疼他,也更加明确他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他渴望家庭和睦,他需要关爱。虽然我们无法帮他改变家庭的状况,但是我愿意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接纳他所有的行为和情绪,到后来他也慢慢愿意在班级里分享自己的快乐与悲伤,甚至是家庭的情况。庆幸的是他并没有成为班级的另类,同学们也发现了他的可爱之处。当然现在小胖行为上情绪上还是有一些问题,但是我愿意继续去努力。哪怕不能改变什么,我希望我们这个集体也能成为他心里的一束光,以后在遇到难过时有些许温暖。因为我相信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以正直来铸造。这也是班主任工作最大的魅力,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正如书中所说,教师存在的价值是播种幸福,而幸福的人大多乐于奉献,奉献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的幸福,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我愿意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成为传播幸福的人,在生活中充满活力,让我的学生也收获幸福感和创新的活力。

文章来源:http://m.fw92.com/f/151497.html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