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淘文网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2021年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的落实工作任务,我们要为新的目标和计划开始做计划了。工作计划应该是一个连续制定跟进的过程,工作计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贴合实际,最后的方案可以实现。一篇值得借鉴的工作计划是什么样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2021年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这篇关于《20xx年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待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做事又有片面性,还需教师指导。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学习的教材,本册教材在体现《品德与社会》中、高年级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学习视野更加开阔。
(二)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学习。
(三)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来统领相关学科的学习内容。
(四)重视学生生活实践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材选择认识社会的几对基本概念,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选择有关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主题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内容方面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拓展学习主题。穿梭出“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儿童的语言,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充分发挥图画、照片等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
三、学习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农民、勤俭节约的情感态度;认识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的;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2、能力: 能够尝试合理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与态度分析复杂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及培养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初步了解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关系;知道科技的发展对工业的重要影响;了解信的种类和方式,初步懂得通信礼仪和法规,懂得利用现代传媒安全、有效获取知识 ;了解 科技的发展,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科学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四、教学策略
1、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
3、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 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和学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5、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小编相关推荐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教材特点:

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方式来构建教材体系。五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教育性。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例如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策略

因为教材已不是显性的道德说教,而是采用隐性的、渗透的方式实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觉去进行体验。教学中可采用对话性、活动化、体验性、开放性和价值渗透性的教学策略。

1、对话教学策略。教学中,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掀起对话波澜。对话能否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反馈信息是否及时、得当且具有较高质量。反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注重激励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对师生互动有所推进,并添加进新的意义。要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的反馈越精彩,就越能对学生起引领作用。

2、活动化教学策略。教学时,不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机械地去学习、掌握有关科学知识、生活技能、道德观点和社会常识,而是要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这里所说的“活动”,包括外化显形的具体操作型活动和内涵隐形的心智型活动。“全员参与”,就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不让一个学生被排斥或游离于活动之外;“全程参与”,是指学生的参与不能是一阵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题活动的衔接和滚动中自始至终地去参与;“全身心”,是指学生不仅要用身体去经历,而且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让学生用耳朵听听、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脑子想想,以强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

3、体验性教学策略。在传统教材中,编者对教与学所追索的意义都进行了预设。这种预设的意义或结论,具有性和不可变更性。要求学生无一例外地去认同、去掌握,由此导致教学步入硬性灌输和“齐步走”、“一锅煮”的误区。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具有开放性,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4、开放性教学策略。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不是不可变更的静态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素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本地区、本校以及家庭和学生本人的资源,提供了范例和空间。教师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领教学,就要从传统的传授教材的角色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和创造者。教师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使教学呈现出动态的、富有弹性的流程。

三、教学进度表

课序

日期

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备注

1

准备课(1课时)
2

一单元 让诚信伴随着我

第1课 请你相信我(2课时)

3

第2课 诚信是金(2课时)

4

第3课 社会呼唤诚信(3课时)

5

二单元 我们的民主生活

第1课 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2课时)

7

第2课 集体的事谁说了算(2课时)

8

第3课 我是参与者(2课时)

9

第4课 社会生活中的民主(3课时)

10

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第1课 我的祖国多辽阔(2课时)

11

第2课 江山多娇(2课时)

12

第3课 祖国的宝岛台湾(2课时)

13

第4课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2课时)

14

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第1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3课时)

15

第2课 各民族儿女手拉手(2课时)

16

第3课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2课时)

17

复习

18

考查

五年级社会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社会课程标准》为指导,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认识社会主义时期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社会学科的思想性,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而奋斗。

二、学生情况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喜欢读书,除了学好语文数学外,还爱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知识较丰富,接受能力较强。因此,我打算从培养他们学习社会的兴趣入手,采用形式多样、灵活、充分利用地球仪、挂图、投影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以增强感性认识,使学生喜欢学社会,爱学社会。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社会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当前小学社会课教学和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做到既有利于解决教师备课和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又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的积极性。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册大体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寻根问祖

1. 文明的曙光

2. 伟大的发明

3. 杰出的智慧

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

1. 我们生息的国土

2. 沿着江河走下去

第三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

1.走进民族大家庭

2.炎黄子孙的心愿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发展的一些特点,从而受到国情教育。

2、学生知道中国*成立后,领导了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主义斗争,历尽了艰难曲折,终于取得了全国的胜利。

3、使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经过和伟大意义。知道国旗、国徽和国歌象征的内容。

4、使学生知道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祖国和家乡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一些突出成就。

5、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志向。

五、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本学期着重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情况。

3、根据单元内容实际开展各种各样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课时

第一单元(10课时) 第二单元(10课时) 第三单元(9课时) 复习和练习(24课时) 共计:53课时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为了尽快的完成工作任务和目标,我们不妨提前制定相关工作计划。简单地说,工作计划就是自己为工作提前做出的一些安排,积累下来的工作计划习惯,可以让我们对于常规的问题形成较为成熟的逻辑程式。那些优秀的工作计划值得我们借鉴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经过几年品德课学习,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关心他人,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对生活充满热情。但是学生的思想行为各不相同,有部分学生毕竟还是团结协作精神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等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教材分析

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难忘的昨天》;《绚丽的世界文明》;《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爱科学》。每个单元下设了三——四个主题,共14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教学目标

1.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尤其是在中国*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烈,树立风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2.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3.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人民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自救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4.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5.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对邪教。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社会知识、道德观念和品德规范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发展。

2.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科学学习方法的选择。

3.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4.引导学生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对邪教。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六、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难忘的昨天

1. 屈辱的历史 2课时

2.不屈不挠的抗争 2课时

3.没有共产就没有新中国 2课时

4.永久的缅怀 2课时

第二单元 绚丽的世界文明

5.人类文明的摇篮 2课时

6.丰富的思想宝库 2课时

7.永恒的文化遗产 2课时

第三单元 在自然灾害面前

8.大自然的坏脾气 2课时

9.与自然灾害的较量 2课时

10.灾难无情人有情 2课时.

第四单元 我们爱科学

11.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2课时

12.科学技术的另一面 2课时

13.科学家的启示 2课时

2021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都需要去写一份工作计划。制定工作计划时,思路要清晰,方向要明确,实施措施要具备可操作性,我们在拟工作计划时,不仅能让人看懂,也要可执行,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工作计划主要是写哪些内容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2021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四、具体措施:
1、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 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 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 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 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课时安排
一周两课,其间也可安排一些劳动、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2班共有52人,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班上班风好,学风好.但也有个别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可以提前准备好自己的工作计划了。简单地说,工作计划就是自己为工作提前做出的一些安排,我们在拟工作计划时,不仅能让人看懂,也要可执行,否则就失去了意义。最近是否在寻找一些优秀的工作计划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编辑的《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这篇关于《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5人。学生大部分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少数学生学习习惯欠佳。本学期将从学生学习习惯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生活和学习中有困难,只有勇敢地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困难,战胜自己。
2、懂得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促进自己进步。
3、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初步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理解“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乐观态度,消除畏难情绪。
5、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明白集体需要每个人去爱护。
情感目标:
1、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
2、学会把困难看作是自己成长的锻炼机会。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提高适应能力。
4、通过交流,感受集体的快乐。
三、教材分析。
1、《这点困难算什么》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困难总会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但只要我们拿出智慧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
2、《成功一定有方法》通过指导学生从自信做起寻找成功的正确方法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每天都有好心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冲突、问题和压力,尽量避免产生不良情绪,学习一些简单的调节方法,提高适应能力。
4、《成长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克服学生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改变只知自己优点和他人缺点,不知道欣赏他人的不良思维方式,形成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好风气。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三周
教学第一单元
第四周——第六周
教学第二单元
第七周——第十三周
教学第三单元
第十四周——第十六周
教学第四单元
第十七周——第十八周
总复习
五、教学措施。
1、独立阅读,自主学习,理解主题文字的大意。
2、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从各个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强化主题思想。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收集、整理资料。
5、模仿演示。
6、换位思考。

小学五年级教学计划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五年级教学计划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我校少先队大队部为中心,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从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规矩”做人,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二、基本情况: 我班共有学生39人,大部分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关心集体、尊敬师长;他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习比较刻苦,成绩比较稳定。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中的行为习惯较差,很难对自己严格要求。
三、任务目标:1、继续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对本班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各种行为习惯。2、开展“手拉手”活动,使他们共同提高、共同进步。3、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多鼓励,让他们赶上其他同学。4、进一步创建和谐的班级风气,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全班努力,争当文明班级。5、积极开展卫生、安全、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安全的成长。
四、方法措施:1、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2、加强少先队小干部培训,配合辅导员开展各项活动。3、加强学生交往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在日常生活中与群体学生进行正常的交往。4、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养成教育活动,使其能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5、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家里、在学校里),要学生排好放学路队,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五、活动周次安排 三月份 1、总结寒假“自主体验”活动,评选优秀“自主体验”小雏鹰。 2、新学期常规教育,办一期主题黑板报。 3、 选举新一届班委会成员。 4、3月5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5、3月8日前夕,开展“送妈妈一个惊喜”主题活动。 6、植树节,开展“我为学校添新绿”活动。 7、开展“实践道德规范,弘扬文明新风”活动,进行文明礼貌专题教育,评选“班级之星”。 四月份 1、清明前夕,举行革命传统教育主题中队会 2、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 3、进行班级钢笔写字比赛、征集优秀课堂习作、班级之星评比等活动。 4、开展安全教育系列活动。 五月份 1、举行“劳动最光荣”主题中队会,开展劳动体验活动。 2、开展“做守法小公民”主题教育。 3、全国助残日,开展“爱心送给残疾人”活动。 4、开展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主题的读书教育活动。 六月份 1、庆“六、一”系列活动。 2、加强安全教育,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3、制定复习计划,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4、搞好各类评比,树立榜样。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的实现工作目标,我们不妨用心做好个人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是用来达成目标或者完成某件事的方案,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工作效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工作计划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为了让您用的更省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这篇关于《小学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五年级一班的科学课。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地球内外的不断运动变化、声音的秘密、神秘的秋冬星空、生活中离不开的各种材料、水循环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知道火山地震的成因。
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噪音的危害与防治。
3.了解秋冬季节的星空。
4.知道各种材料特点与用途。
5.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及相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六、 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l.地球内部有什么 2课时
2.火山 1课时
3.地震 1课时
4.做一块卵石 1课时
5.各种各样的矿物 1课时
6.地表的变化 1课时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7.声音的产生 1课时
8.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
9.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
10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课时
第三单元 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 2课时
13冬季星空 2课时
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 1课时
15纸 1课时
16.陶瓷 1课时
17.金属 1课时
18.玻璃与塑料 1课时
19.材料的分类 2 课时
第五单元
20. 蒸发 1课时
21 沸腾 1课时
22.凝结 1课时
23.水的三态变化 1课时
24. 小水滴的旅行 3课时
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 1课时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 1课时
总课时:26课时

2021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计划


根据公司最新的任务安排,我们不妨用心做好个人的工作计划。我们在写工作计划时,内容要简明扼要,具体明确,不能含糊其辞,做好工作计划对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怎样才能写好一篇工作计划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021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计划”,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尽管与前期语文有着一定的不同,但是仍有着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每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几个训练点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米表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18个,会读写540个左右的新词语,一部分学会运用。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万字。
(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四)口语实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五)综合性学习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教学措施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矗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学进度:
略。。。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分析
三年级有学生38名,其中男生20名,女生18名,年龄大多在9岁。课堂上他们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他们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编制了“家庭、学校和社区”、“我在学习中长大”、“我和规则交朋友”、“我的角色与责任”四个单元,共12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安排的课时不等。一般每课安排2-3课时,一册书安排30课时左右,留出一定课时给学校和教师安排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使用。

三、教材目标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因此教材呈现如下特点: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注意了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教材注意了这一内容的体现,帮助学生建立现在社会所要求的消费观念,特别应避免儿童攀比夸富的心理和倾向。

3、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通过做小记者采访、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

4、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四、教学措施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五、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 家庭、学校和社区 10课时

第二单元 我在学习中长大 8课时

第三单元 我和规则交朋友 6课时

第四单元 我的角色和责任 6课时

2021年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xx年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55名,男生29人,女生26人。转出2名,新生转进12人 。本班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知识基础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读写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教材的结构与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如:课文既保留传统繁荣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学习这组关于读书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围绕“我爱读书”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那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第三单元:学习说明性文章。要把握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阅读中结合生活实际,深入了解事物弄清科学道理。要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并通过学习此单元课文《假如没有灰尘》,实施环保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保护环境对人类生存的作用,了解环境污染、来源及种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第四单元:深入生活的启示。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意义以及表达效果。
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学习本组课文,要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第六单元:父母之爱。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父母的爱。他们的爱是慈祥的笑容,诗亲切的华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从而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同时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特点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第七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学习本组课文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第八单元:走近*。学习本组课文,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有条件的同学读读相关的文章、书籍,看一看相关的影视作品。
四、单元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第二单元: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第三单元: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第四单元:凭借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第五单元: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第六单元:紧紧扣住“父母之爱” 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第七单元: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八单元:走进*,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五、教学措施
1、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教育学生认真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2、改变传统教育“一言堂”式教学所使用的陈旧教案,集体备课,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体,从而形成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所需要的新型教案。
3、在主体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决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辨证统一,建构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形成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新型育人模式。
4、多采用讲故事、做实验、猜谜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创设情景,课前导入多样化,课后作业设计创新化。
5、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在兴趣中学知识。
6、“与好书交朋友”的课内外阅读活动要贯穿始终。
7、加强观察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材料,指导学生具体、生动地写作。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辅导,努力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互协发展。
8、关注对中下生的辅导,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具体做法:
⑴ 课堂上多关注;生活中多关心;辅导时多耐心;作业批改时多细心。
⑵ 多与家长利用各种信息平台进行沟通,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给与“夸张”表扬。
⑶ 学习中因材施教,对他们放低要求,使他们也能尝到成功的快乐。
六、学生习惯养成目标
1、树立榜样的作用。让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并推广其好的学习方法。
2、完善鼓励机制。多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习惯好学生多进行表扬。
3、开展帮助活动。让学习习惯好的同学结交一个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定期比比谁的同桌进步最快。
七、教学业务研修安排
1、虚心向同行学习,积极参与听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每期听课10节。
2、不断学习业务书籍,认真做好笔记,及时了解教学动态,更新观念,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2021年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



工作计划频道为大家整理了《20xx年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 教学目标、任务:
发声训练部分:
1、 在气息控制下,力求做到声音位置的统一。
2、 在扩展音域中,谨慎地扩展低声区音域。
3、 在二声部合唱中,力求做到咬字、吐字的连贯、流畅,音色的丰满、圆润,声部的和谐、统一。
二、 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 读谱知识:
 认识升记号,降记号; 认识波音记号、倚音、滑音记号,学习其唱(奏)法。
2、 视唱部分:
复习所学过的音阶练习。 独立或半独立视唱单声部歌曲。 视唱二声部歌曲片段及有临
时变音记号的单声部歌曲。
3、 练耳部分:
 听记二拍子或三拍子的4~8小节单旋律。
听记2~4小节节奏;听记和声音程。
听辨和声音程在协和与不协和程度上的差异。
听辨歌(乐)曲的力度和速度并作标记。
三、欣赏部分:
要求学生对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包括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有进一步的体会或认识。能感觉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中表现情绪、气氛和感情的效果。能对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等特点作简单的分析。
四、教学分析:
五年级的教材中已经有一些要求复习的内容了,但是这个阶段又要学习不少的内容,所以,学习任务是繁重的。要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学习、复习、掌握。本学期要学习的每首都有一定的意义。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另外,有的学生开始变声,要注意对嗓子的保护。
五、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现在处于过渡期,年龄也大了,不再是小孩子,已经是大孩子。要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的爱学愿学。对音乐知识的讲解尽量避免枯燥乏味,要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 聆听 〈〈晨景〉〉 、 〈〈渔舟唱晚〉〉
第二周 表演 〈〈清晨〉〉 、 〈〈晚风〉〉
第三周 聆听 〈〈丰收锣鼓〉〉 、 〈〈快乐的农夫〉〉
第四周 表演 〈〈 赶圩归来啊哩哩〉〉 、 〈〈苹果丰收〉〉
第五周 聆听 〈〈红梅赞〉〉 、 〈〈红星歌〉〉
第六周 表演 〈〈 雨花石〉〉 、 〈〈我怎样长大〉〉
第七周 聆听 〈〈天黑黑〉〉、 〈〈 可爱的家 〉〉
第八周 表演 〈〈外婆的澎湖湾〉〉 、 〈〈牧场上的家〉〉
第九周 聆听 〈〈思乡曲〉〉 、 〈〈乡间的小路〉〉
第十周 表演 〈〈故乡的小路〉〉 、 〈〈如今家乡山连山〉〉
第十一周 聆听 〈〈可喜的一天〉〉 、 〈〈罗马的松树〉〉
第十二周 表演 〈〈叮铃铃〉〉 、 〈〈雏鹰之歌〉〉
第十三周 聆听 〈〈雨滴〉〉、〈〈踩雨〉〉、〈〈暴风雨〉〉
第十四周 表演 〈〈踩雨〉〉、〈〈雨中〉〉
第十五周 聆听 〈〈乘雪撬〉〉
第十六周 聆听 〈〈踏雪寻梅〉〉
第十七周 聆听 〈〈打虎上山〉〉
第十八周 表演 〈〈堆雪人〉〉、〈〈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根据公司的相关要求,新的阶段性工作计划也要开始撰写了。简单地说,工作计划实际上就是工作打算或者说工作安排,我们作工作计划,是因为它具有清单的作用,可以避免我们漏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着手写工作计划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 学 生 情 况 分 析

1、 任教班级学生学科学习情况(好、中、差)分析。2、 差生情况分析(含差生名单,现状和差因分析)(新接任的班级,本栏目内容的填写可在开学的第一周内完成)

五年级的学生在上课时纪律比较好,各个都很认真,总体的音乐基础还可以,接受能力不错,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乐观。 这些学生在班级中的人数不多,但他们对全班同学的影响很大,给班级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些学生上课时乱叫,音不准,作小动作等。但我相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后,他们一定会有所改善。差生分析:

姓名 性别 差生原因

王云飞 男 好动,所学内容接受不了。

张余迪 男 懒惰,上课纪律不好,不求上进。

储聪 男 智力差,对音乐课缺乏兴趣。

张培 女 好动,上课纪律不好。

二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2、质量目标。

一、知识目标:1、 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规定的乐理知识,视谱,视唱能力有较大的提高。2、 通过学习能正确的完美的表现歌曲,理解、欣赏曲目的主要内容。二、能力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2、 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学习演奏方法。3、 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4、 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提高演奏能力,学习表达不同音情感的乐曲。三、情意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四、质量目标: 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能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 教 材 分 析 1、 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2、 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3、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 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本册教材内容有:歌曲八首,选用歌曲二首,每课还包括“唱”、“认”、“做”、“听”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视谱等,其要求如下:唱:学习缓吸缓呼的呼吸方法,学习用轻柔或有力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认:认识全音符,断音记号。做:按照老师的要求做题目,比如:听音选择,合唱练习,用直线乐句合唱练习,选择结束音。听:欣赏歌曲,简单介绍人声分类常识几常见的声乐演唱形式。器乐:学习表达不同音乐风格,不同音乐情感的乐曲,提高演奏能力。。2、 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歌曲表演,做题目,欣赏。 教学难点:感受各种拍子的特点,欣赏能力,审美情操的培养。

四 改 进 教 学 的 措 施 1、 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2、 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1、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此基础上按课时,并按教导处统一备课格式,认真写好教学详案。2、 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35分钟的课堂时间,向35分钟要效率。3、 充分作好课前准备。4、 认真按照教案上课,上课坚持说普通话,在课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5、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第要求,防慢教学进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6、 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7、 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社会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本学期准备成立几个兴趣小组,如器乐、舞蹈、合唱等。8、 提优补差的途径:(1)、通过课堂教学。(2)、通过课外艺术活动。9、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五、教科研课题研究

1、课题名称 怎样教孩子学唱歌

2、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内容 1、 学习《江苏教育》、《福建教育》等杂志。 2、 《音乐教育心理学》 3、 有关音乐方面的各种资料。 4、 《课堂教学模式选择》

3、操作措施 1、 利用课堂时间提供学生练习、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2、 针对学生实情,进行教授的同时,注意个别学生的潜在因素,发挥学生特长,提高总体水平。 3、 根据兴趣特长参加兴趣小组、合唱队。

4、活动安排 利用课余时间安排:文艺录象 教师辅导5次 学校文娱演出1次 配合班主任主题班会1次

5、成果显示 班队活动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 学 内 容 教学研究活动

章(或课)、节内容及课时 作文、实验、劳技操作内容及课时

1 《种太阳》

2 《种太阳》 《盼红军》

3 4课时

4 《牧童》 3课时

5

6 《我爱我的家乡》 3课时

7 《杨柳青》 3课时

8 《美丽的黄昏》

9 3课时

10 《拾稻穗的小姑娘》

11 4课时

12 《踏雪寻梅》

13 4课时

14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3课时

15

16 《童年多美好》 3课时

17

18 《踩雨》 3课时

19 《小号手之歌》 复习考试

20

21

22

文章来源:http://m.fw92.com/f/126388.html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