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教案

2025-06-08 立秋教案

立秋教案(系列十五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立秋节气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立秋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发动幼儿自带水果和月饼活动形式:

活动过程:

一、介绍节日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师:孩子们,明天我们将迎来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吗

幼儿自由交流。

师:每年的农历8月15日中秋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二、欣赏故事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教师小结:月亮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它的衣裳总是穿不上。

三、谈话品尝:

1、教师提问:中秋节吃什么

2、分享:

幼儿共同品尝自带的`月饼和水果。

并说说自己所带的食品。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立秋教案 篇2

一、设计意图

歌曲《夏天到》旋律活泼欢快、内容形象生动,问答式的歌词描绘啦一幅极富童趣的夏天场景。歌词内容浅显易懂,音乐情绪活泼欢快,非常适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对唱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并能够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演唱。

二、目标定位

从中班幼儿的已有学习经验与年龄特点出发,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确定如下: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初步学习对唱。

2、进一步感知夏天的有关特征,懂得夏季卫生的重要。

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从活动目标出发,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活动的难点是:能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对唱。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开展《快乐的夏天》主题活动,啦解夏天的主要特征。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图片、歌曲磁带。

三、教法学法

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除啦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精选啦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我采用视听唱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生动形象的图片,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2、根据"先行组织者理论",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引导幼儿感知歌曲的强弱节奏,并分段学唱。从幼儿熟悉的雷声、蛙声入手,引导幼儿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节奏,同时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3、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对唱的方式,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歌声,学习协调一致地进行演唱。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而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表演"以及活动中所呈现的一切都必须为孩子自然的学习服务。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采用体验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习,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等多种感官的活动,学习演唱歌曲。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谈话。(图片内容:夏天的风景──雷雨过后,青蛙呱呱叫)

教师:什么季节到啦?

幼儿:夏天到啦。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幼互动的关键是为幼儿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主动回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夏天的知识。在这个问题中,隐含啦前半段歌词的内容,巧妙地借助图片所展示的图像,帮助幼儿理解并熟悉前半段歌词。同时,也为幼儿熟悉歌曲节奏做啦铺垫,自然地引出啦本活动的重点内容:通过模仿雷声和蛙声感知三拍子的节奏强弱。

(二)欣赏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师以清唱的方式提问:"夏天到啦怎么知道?"(即歌曲第一句)

展示雷声和蛙声的节奏图谱,鼓励幼儿按图示有节奏地念出后半句歌词,并用动作区分强弱的节奏。

2、欣赏歌曲前半段,教师清唱

提问:夏天到啦,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种多样。如何提升幼儿对夏天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而且有意义,需要老师灵活机智的引导。歌曲的前半段与后半段节奏相同,但歌词内容、歌曲旋律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我先让幼儿熟悉前半段。

提问: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唱一唱。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并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现欲望啦,让他们当个小老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学唱环节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幼儿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

3、教师与幼儿用问答的方式练习歌曲前半段

(三)整体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后半段,提问:歌曲里还唱啦些什么?

出示图片,提示幼儿学念后半段歌词。后半段歌词比较多,幼儿记忆时相对要困难一些,因此,除啦图片的提示之外,我还采用教师语言暗示、动作暗示等方式帮助幼儿熟记。

2、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教师领唱幼儿用单音字哼唱旋律;教师和幼儿互相接唱;边做动作边唱等等。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同时,幼儿在学习前半段歌曲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已经有一定的感知,很快就能跟上老师的领唱。

3、分组对唱歌曲(问答式对唱前半段、集体合唱后半段)

问答式的前半段歌曲非常适合孩子们进行对唱。在这环节中,我先采用老师与幼儿问答对唱的方式,再请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对唱,随后请个别幼儿与集体对唱……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演唱过程中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以及三拍子的强弱节奏。《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采用多种对唱的方式鼓励幼儿表演歌曲,这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四)活动延伸

夏天到啦,小朋友们特别高兴,因为夏天有许多与春天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去找找看,把夏天的这些特别的地方编进歌词里,唱给大家听。

活动的延伸是为啦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孩子们在夏天的主题活动中积累啦很多有关夏天的知识,也一定能够创编出很多新的歌词,我鼓励他们相互做小老师,学学别人编的新词,既满足啦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需要,也为孩子们巩固歌曲旋律、节奏提供啦反复的练习机会。

立秋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立秋节气的基本知识,包括其时间、气候特点、物候现象以及农业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立秋的传统习俗,提升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气文化的兴趣,增强对自然变化的感知能力和对农耕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准备

1、教学材料:

立秋节气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西瓜、玉米、山芋等秋季农产品实物或模型。

粘土、画纸、彩笔等艺术创作材料。

2、教学环境: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确保学生能够自由活动并观察自然现象。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讲述:简要介绍立秋节气,说明它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

提问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对秋天的印象和期待。

2、讲授新知(15分钟)

立秋时间:明确立秋的具体时间,强调其作为秋季起点的意义。

气候特点:介绍立秋后虽然天气逐渐转凉,但仍有“秋老虎”现象,说明早晚温差大、中午炎热的气候特点。

物候现象:讲解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自然规律。

农业意义:说明立秋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象征着丰收和喜悦。

3、实践活动(30分钟)

“啃秋”习俗体验:分发西瓜等秋季农产品,让学生体验“啃秋”的`习俗,感受秋天的凉爽和丰收的喜悦。

“晒秋”模拟活动:利用粘土或画纸等材料,让学生模拟“晒秋”的过程,创作出自己心中的丰收景象。

“摸秋”游戏:准备多种秋季农产品实物或模型,放在篮子里用布盖上,让学生摸一摸并猜一猜是什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总结巩固(10分钟)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立秋的时间、气候特点、物候现象和农业意义等。

情感升华:强调立秋不仅是自然界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人们庆祝丰收、感受生活美好的时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气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课后作业:

1、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立秋后一周内的天气变化和身边的自然现象,如树叶颜色的变化、早晚温差的变化等。

2、鼓励学生在家中参与“晒秋”活动,将自家的秋季农产品进行晾晒并拍照留念,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立秋教案 篇4

一、活动目的:

大家都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要通过中秋节来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中秋节也不失为一个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

教师要围绕“独具匠心的中秋节”为主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书店、走进计算机室、走进老师的办公室、走进社区……广泛地开展阅读交流、调查分析、实践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维引向深处,从而进入研究者的境界。

二、活动日期:

中秋节,也就是夏历八月十五。

三、活动地点:

教室、自己家里

四、活动内容:

活动一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了解中秋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活动二月饼

1、感受月饼的香甜。

2、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三网上阅读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和诗歌,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活动四协作交流

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相互协作,根据自己的爱好,组成相应的小组,来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收获,一同来体验共同的快乐。

五、应用与深化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了解了有关中秋节的'一些知识,让学生设计自己怎样度过今年的中秋节,并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如手抄报表现出来。通过对有关中秋节知识的搜集,鼓励学生培养善于搜集整理的能力与习惯。

六、反思与拓展

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比,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最后举行“我的中秋节最快乐”主题展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价值,同时,教师适当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其他研究活动的兴趣。期待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立秋教案 篇5

引言:

妈妈说今天立秋,从今天起夏天就和我们说“拜拜”了,秋天就开始慢慢来临了,我开心,因为天气不再那么热了,我们能出去玩儿了,夏天的热浪越来越远了,我仿佛看到了满山的枫叶,看到了我们一家人的开心身影,秋天,快来吧!

教案名称:

今天立秋

内容要求

1、了解秋季人们如何收获,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喜悦。

2、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变化。

观察讨论——欣赏迁移

1、落叶在发生什么变化?

2、小动物把落叶当成是自己的什么?

3、你捡到的落叶象什么?

为什么有的树叶到了秋天不变黄也不掉下来?

前几天还有很多蚱蜢,怎么一下子少了,到哪里去了呢?

蜘蛛织的网这么细,牢呢?蜘蛛会咬人吗?

为什么啤酒会是麦子和米做成的呢?

很多夏天的水果为什么秋天也买得到呢?

菠萝长在树上还是长在地上?

小螃蟹是从螃蟹妈妈的哪里生出来的?

秋天树叶的变化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因此要持续观察。

由于天气的变化,很多活动的时机不对,都需要老师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孩子们对音乐很感兴趣,但是很缺乏音乐的表现力,对于音乐的领悟能力还不够,以后多创造机会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在外出进行实践活动时虽然有目的,但是孩子们的能力有限,根本不能够按照要求寻找,并且面粉做的东西容易找到,米做的东西不容易找到,两者区别不明显,只能靠老师给他们进行区分。

做水果色拉时由于工具没有到位,只能由老师做,使孩子失去了一次锻炼的机会,以后在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立秋教案 篇6

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

活动地点:

x年x班教室

参加人员:

x年x班全体同学、班主任老师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应该拥护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保留一点炎黄子孙传统的东西。此外,借助于“团圆”,让学生感受到亲情、感情存在。

一、活动准备:

1、召集班委讨论、决定班会程序,构思班会主题、内容,确定主持人;

2、根据班会内容确定班会骨干同学。

3、排练朗诵、合唱《水调歌头·中秋》等节目;

4、学生查找有关中秋的信息。

二、活动过程:

1、主持人xxx、xxx开场白;

2、xxx同学朗诵《水调歌头·中秋》;

3、讲述中秋的由来、习俗;

4、讲述身边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

5、有关中秋的民谣表演;

6、全班合唱《水调歌头·中秋》;

7、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立秋教案 篇7

1、立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

2、立秋下雨,百日无霜。

3、立秋早晚凉,中午汗还淌。

4、立了秋,枣核天,热在中午,凉在早晚。

5、立秋前,三四天,白菜下种莫迟延。

6、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7、秋耕深,春耕浅。

8、立秋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9、立秋的蕾,白露的花,十年就有九白搭。

10、夜立秋,热到头。

11、立秋种,处暑移,十年就有九不离。

12、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13、立秋十日割早黍,处暑三日无青穆。

14、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15、立了秋,把扇丢。

16、杈耳继续抹,边心统统掐。

17、立秋十日遍地红。立秋十八日,寸草结籽粒。

18、立秋种荞麦,秋分麦入土。

19、立秋有雨一秋吊,吊不起来就要涝。

20、立秋十八日,寸草结籽粒。

21、打了老叶耪一遍,高粱粒子眼瞪圆。

22、水面如镜,招来蝗虫。

23、立秋三日遍地红。立秋三日见秫头。

24、边心全部捋,四门落上锁。

25、立秋雨丰,黍子返青。三伏有雨好种麦。

26、早秋丢,晚秋收,中秋热死牛。

27、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

28、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29、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30、早上立了秋,晚上凉嗖嗖。

31、立秋三天,遍地红。

32、立秋雨丰,黍子返青。

33、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

34、立了秋,苹果梨子陆续揪。

35、六月底,七月头,十有八载节立秋。

36、吃辣葱,炕洞壅。

37、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38、姜在地里长,土里要干爽。

39、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40、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41、秋有旱,冬有冰。

42、要吃葱,高里封。

43、七月水连坡,来年蚂蚱多。

44、秋旱接伏旱,棉田还得灌。

45、果树保好叶,明年多结果。

46、立秋锄晚田,地松籽粒满。

47、六有壅,七月上,八月再看葱发旺。

48、立了秋,哪里有雨哪里收。

49、立秋不立秋,还有一个月的好热头。

50、棉田再旱,不能漫灌。

51、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52、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

53、大背开沟,细水慢流。

54、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55、立秋下雨秋雨多,立秋无雨秋雨少。

56、秋不食辛辣,不食肺。

57、牲畜细心管,预防牛流感。

58、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59、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60、要想吃辣葱,得使炕洞壅。

立秋教案 篇8

1、夜立秋,热到头。

2、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

3、早上立了秋,晚上凉嗖嗖。

4、十月三场雾,黄牛水上浮。

5、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6、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

7、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8、秋不食辛辣,不食肺。

9、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10、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

11、立了秋,把扇丢。

12、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

13、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

14、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

15、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

16、立了秋,挂锄钩。

17、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

18、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19、立了秋,便把扇子丢。

20、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21、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

22、立秋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23、秋后加一伏。

24、立秋谚语。

25、一场秋雨一场寒。

26、秋天宜收不宜散。

27、十场秋雨要穿棉。

28、秋天宜收不宜散 。

29、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

30、六月立秋紧'丢丢',七月立秋秋里游。

31、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32、重阳晴,米粮平。

33、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34、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35、立了秋,把扇丢。

36、重阳晴,米粮平。

37、立秋三天,寸草结籽。

38、秋后的蚊子,飞不了几天。

39、中秋前后是白露,宜收棉花和甘薯。

40、夏雨少,秋霜早。

41、立秋三天,遍地红。

42、秋有旱,冬有冰。

43、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44、立秋十天遍地黄。

45、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46、雷打秋,冬半收。

47、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48、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立秋教案 篇9

1、秋不凉,籽不黄。

2、立秋十天遍地黄。

3、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4、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5、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6、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7、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

8、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

9、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

10、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12、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13、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

14、七月半,八月半,蚊子嘴,快起钻。

15、立秋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16、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换上棉。

17、七月秋风雨,八月秋风凉。

18、立秋温不降,庄稼长得强。

19、立了秋,哪里有雨哪里收。

20、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

21、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22、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无雨人人忧。

立秋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立秋的定义及其天文意义。

2、掌握立秋的传统习俗以及文化内涵。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立秋的感知和体验。

教学准备:

1、立秋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如秋季景色、传统习俗等)。

2、立秋相关的诗词、古文资料。

3、学生准备秋季相关的食物(如坚果、应季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以提问的方式引入:“同学们,知道立秋是什么时候吗?它代表着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对立秋的认识。

二、讲解(15分钟)

1、立秋的定义:

介绍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8月7日或8日,是夏季向秋季过渡的标志。

2、天文意义:

简单解释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及“秋分”与“立秋”的关系。

3、传统习俗:

“贴秋膘”:人们在立秋这天吃肥肉,寓意增强体力和抵御寒冬。

“称体重”:在立秋这天称重,以检测身体状况,反映一年的收获。

“倒秋”(放风筝、吃水果等)。

4、相关文化:

诵读与立秋相关的古诗词(例如《秋夕》)。

三、互动活动(15分钟)

1、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和家人如何庆祝立秋,分享各自的习俗和故事。

2、立秋美食分享:

学生带来应季的食物,分享各自的'美食故事,鼓励学生品尝。

四、总结(5分钟)

1、理清课程要点,强调立秋的文化意义及对节气的尊重。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自然变化,培养节气意识。

五、布置作业

请学生在家中进行一次“立秋”家庭活动,观察并记录家里的节气习俗。

六、扩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秋季的书籍或观看相关视频,增加他们对季节变换的理解。

立秋教案 篇11

一、活动目的: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的最大意义和主旨是“团圆”。团圆与和谐紧密相连,团圆不仅是外在的形式,而且是内心的和谐与相通。为充分发掘传统节日内涵,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且在中秋来临之际激发学生熟知经典、吟诵经典、热爱经典、亲近经典,大队部在中秋节前后,组织开展“月圆国圆,传承经典”主题活动。

二、活动主题:

月圆国圆,传承经典

三、活动时间:

xx

四、活动内容:

(一)中秋读月

1、国旗下讲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给学生讲述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并且倡议每位同学节日期间做到“家圆”——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人圆”——给在无法团聚的远方的亲人发一条节日祝福短信;“国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早日统一立下壮志。

2、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书籍,晨会课各班开展有关的`活动。

(二)中秋忆月

1、各中队组织学生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节日起源、传统民俗、逸闻趣事、诗词佳句的资料,展示在教室布置及黑板报“特色板块”中;

2、各中队完善班内或黑板报“心愿”墙,学生可以把对同学、亲人、老师、长辈想说、想表达的节日祝福写在“心”上。

3、各中队举行一次中秋诗会,主题为“传承经典诵中秋”。搜集、诵读有关中秋的经典诗词,在品月饼、诵古诗的过程中感悟团圆、和谐的幸福,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中秋赏月:

1、开展一次“弘扬美德圆中秋”亲子互动活动,鼓励学生为父母制作中秋贺卡,帮长辈做家务,与家人一起品月饼、赏明月,感悟举家团圆的幸福。(一、二年级)

2、开展“快乐体验暖中秋”志愿者活动,学生利用中秋节小长假给长辈送月饼,送温暖,并写一验日记。(三、四年级)

3、“月儿圆圆画中秋”:五年级节假日完成一份以“中秋”为主题节日小报;六年级节假日完成一份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节日小报。(每个中队上交5份)。

立秋教案 篇12

参加对象:

6年5班全体学生

活动时间:

中秋节前一个礼拜的班队课

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

主持人:

文娱委员

活动过程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由于这时正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例如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每逢八月十五的夜晚,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到了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其团圆之义。虽然不同朝代不同时期人们庆祝中秋节的方式不同,但是这都寄托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向往。

一、中秋节知识小竞赛比赛规则:

1.题目有6道选择题(每题10分)、4道问答题(每题20分)、4终极挑战题(每题30分)(注意!选择题、问答题答错不扣分,终极挑战题答错扣10分)

3.当主持人念完题目后,选手即可开始抢答,选手须举手示意主持人,主持人许可后即可获得抢答权。

4.如果选手抢到答题权后不知道答案,可以寻求场外援助,即要求自己所在的小组成员每比赛题目:

选择题:

1 、中秋节是从在哪个朝代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

答案:④唐①明②宋③元④唐

2 、月饼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答案:①祭奉月神的祭品①祭奉月神的祭品②馈赠亲友的礼物③节日食品④地方小吃

3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谁的佳作?

答案:②王安石①李白②王安石③杜甫④白居易

4 、在中秋节的有关典故中,吴刚伐的是什么树?

答案:②桂树①槐树②桂树③柳树④杨树

5 、以下哪个国家中秋节不吃月饼?(ppt展示各国习俗)

答案:③日本①美国②意大利③日本④英国

6 、在古代月圆和月缺一般形容什么?

答案:①悲欢离合①悲欢离合②天气的好坏③凶吉的象征④身体是否健康

问答题:

1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答案:花好月圆答案:刘伯温(ppt展示典故)

终极挑战题

1、潮汐与什么有关?——月亮

中国汉族有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秋节、春节、清明节,另外一个节日是什么

端午节

二、吟诵中秋

看来同学们都花了不少心思去了解中秋节的相关知识,中秋节知识竞赛就到这里告一段落吧。朗诵《嫦娥》及《水调歌头》

结束语: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人们对家庭,对未来的美好思念和愿望,不同的节日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寄托。

立秋教案 篇1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以及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民间传说。

2、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国民间庆贺丰收和团圆的节日。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使学生懂得各种形状的月亮的名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 活动建议:

1、跟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在内容的设置上由浅入深。主要从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通过尝一尝月饼,画一画学生心中的中秋节等动手操作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民俗节庆课的兴趣。

2、建议让学生可以回家做适当的准备,通过询问父母等查询方式,了解中秋

节的`来历和风俗.

3、在课后拓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将自己对中秋节感兴趣的内容和习俗的了解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画一画心中的饿中秋节,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挑选后布置在教室的展示板进行展示。

三、活动方案: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交流中秋节的习俗

1、师生谈话引入八月十五中秋节。

2、学生交流今年中秋节的活动安排。

3、大家一起分享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吃月饼、赏月、观潮、燃灯、玩兔灯、祈福等)

(二)、听故事,说心愿

1、教师讲嫦娥奔月的故事。(配乐)

2、学生打电话与嫦娥姐姐说说心里话。

(1)、出示听话说话要求:仔细听,牢牢记,说清楚、说完整。(让学生充分拓展思维、开拓思路)

(2)、说话时注意讲电话的礼仪。

(3)、教师及时辅导点评,注意句子的完整性、优美性。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三)、了解有关月亮的知识

1、教师介绍宋朝著名的诗人苏轼写的优美诗篇《水调歌头》。(学生齐诵)

2、“月亮博士” 给同学讲一讲月亮的奥秘。

(1)、“月亮博士”请同学们把自己见到过的月亮的形状画下来,并把它剪下来。

(2)、把同学的作品按月亮的形状归类,展示在黑板上。

(3)、同学交流从地球上会看到这些不同形状的月亮的原因,“月亮博士”归纳。

(4)、同学交流月亮的名称,“月亮博士”边归纳边板书。

(四)、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1、防火安全

在市区内严禁燃放孔明灯等易燃物品

2、交通安全

3、食品安全

(五)、教师小结

师生一起品尝自己购买的中秋食品,共同欢度中秋。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特别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与愿望。是啊!中秋节既是一个丰收的节日,又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长大实现自己的愿望。

四、布置作业:

(1)、过中秋节那天,向家里人讲讲自己知道的故事和知识。

(2)、观察月亮的形状变化并记录。

立秋教案 篇14

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是学院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培养教育的重要环节。为加强我院毕业生离校前的教育和管理,培育毕业生的母校情结,展现毕业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确保毕业生离校前各项工作有序、顺利进行,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指示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进行20xx毕业季主题系列活动。

一、活动主题

放飞梦想炫夏青春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工作理念,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以安全稳定为重点,以方便学生为出发点,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与悉心教育、热情服务相统一,营造珍惜离别、感恩母校、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和谐氛围,确保毕业生安全、文明、有序、和谐离校。

三、组织领导

(一)学院学生文明离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党委(院长)办公室、组织人事处、宣传部、学生处(学工部、武装部)、团委、财务处、招生就业处、保卫处、后勤保障处、教务处、图书馆、网络中心、创新创业学院、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经贸管理系、数控工程系、汽车工程系、信息工程系、人文系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工部,负责综合协调学院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

(二)各系学生文明离校工作领导小组

各系成立由党总支负责人、系主任担任组长,党政办主任、全体专兼职辅导员、相关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本系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细则,落实各项具体工作。

四、活动时间

1、召开部门协调会和布置会:5月下旬

2、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感恩教育活动:6-7月

3、提供一站式离校手续办理:6月28、29、30日

4、退宿服务:6月23日-6月30日

五、活动内容与分工

序号

牵头部门

具体分工

1党委(院长)办公室

(1)统筹协调做好毕业生离校期间的安全稳定工作;

(2)负责协调院领导参加各系毕业典礼,并做好各系部起草的领导讲话稿审核和修改完善工作;

(3)负责相关毕业生材料加盖公章等工作。

2组织人事处

(1)负责毕业生党组织关系转移;

(2)指导系部做好毕业生党员文明离校教育工作;

(3)指导系部召开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

3宣传(统战)部

(1)采集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并利用校报、校园网等媒体进行宣传;

(2)组织大学生记者团针对毕业生离校前的相关活动的花絮报道;

(3)负责在校园内悬挂横幅标语,营造关爱、欢送毕业生的浓厚氛围;

(4)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学习研讨”常态化制度化活动,宣传师生好人好事,弘扬传播正能量。

4教务处

(1)妥善做好待审核毕业生和结业生的相关工作;

(2)负责统筹毕业证书的制作发放工作;

(3)负责毕业生学籍整理工作;

(4)负责毕业生成绩单整理工作。

5学工部

(1)负责制定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方案;

(2)协调相关部门为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

(3)负责和指导毕业生档案材料的审查、归档、邮递工作;

(4)负责助学贷款毕业生还款确认、诚信教育等工作;

(5)拟定毕业典礼活动的参考方案;

(6)负责毕业生登记表印制填写工作;

(7)负责撰写“文明离校倡议书”;

(8)组织协调学生表彰大会;

(9)负责毕业生征兵入伍的答疑工作;

(10)指导优秀毕业生典型图片展;

(11)指导建立本届毕业生微信群。

6团委

(1)负责指导做好毕业生团组织关系转移;

(2)召开主要毕业生学生干部文明离校座谈会,调研毕业生学干思想动态;

(3)启动20xx“青春红色筑梦之旅”宣传与实地走访调研活动;

(4)毕业生签名活动。

立秋教案 篇15

一、指导思想

青春期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开展青春期教育,要集社会道德和思想品德教育、国情、国策教育、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教育,以及青春期性健康服务为一体,融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活动。

坚持以人为本,根据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以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精神积极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的性观念、正确的婚育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基本原则

开展青春期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保证青春期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在实施青春期教育的过程中将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依据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教育活动。

2、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从学习、生活、行为、交往、人格等方面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青春期健康教育应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不同途径展开,需要所有老师和家长的全面参与。

3、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成长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青春期健康教育过程,通过思想、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自助、自强、自立。

4、发展性原则: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处理好青春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做到以发展为本,预防为主,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与发展。

5、渗透性原则:青春期教育是涉及几个阶段不同年龄学生的复杂的过程,应通过课堂教学、班队活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学生各项工作进行渗透,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健康成长。

6、差异性原则: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了解和发现不同年龄和不同环境下学生的`个别问题,将群体教育与个别化教育、疏导相结合。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使青春期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要做到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接纳相结合,预防、矫治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

三、教育目标

1、通过对学生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青春期健康知识水平,培养科学的健康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帮助学生掌握有利于缓解青春期变化带来压力的方法,使他们具有处理各种困惑、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知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和维护基本权利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使其具有把握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的能力,为成年后安全、健康和负责任的行为打好基础。使他们自觉抵制诱惑、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防止感染性病、艾滋病。

四、教育内容

青春期生理健康知识,青春期性健康知识,预防性病、艾滋病和自我保护常识及国情、国策教育等内容,把教学活动有效地与国情教育、人口可持续发展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性健康知识、性道德和性保护、人口意识、环境保护等,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五、教育途径

1、学校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潜力,因材施教,使他们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青春期健康教育将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于各个学科中。同时结合课堂教育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如专家报告、社会调查、影视录像、知识竞赛、专题班会、专题讲座等)。

2、采用互动式教育,即师生互动,同伴互动,亲子互动,教师、家长、学生互动,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对话、交流。

3、利用心理健康社团(心悦俱乐部)开展相关的宣传、倡导、咨询、答疑、关爱、援助等活动。

4、开展网络咨询、热线答疑、书信咨询、面对面咨询等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的手段,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排解他们成长中的烦恼,增进身心健康。

5、举办家长学校定期召开会议。每学期出版2期心理健康小报(心灵桥.家长版),给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让家长掌握青春期教育的技能、技巧。

    无忧淘文网小编为您推荐立秋教案专题,欢迎访问:立秋教案

文章来源:http://m.fw92.com/f/232133.html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